“团结紧,向前进”——他是案结事了的法治航行手
2021年10月21日,时任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的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不幸去世。化解“钉子案”、“骨头案”,满腔热情服务各族群众……24年如一日,鲍卫忠始终坚守在司法一线。
图为2021年8月3日,鲍卫忠(右二)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处理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供图
他用心“磨案子”,做一名有力度的法官。“走着、听着、看着、写着”,这是鲍卫忠执行办案的八字“秘诀”。为了一个标的5000元的案件,他先后6次、累计行程400多公里到现场调解,只为促成案结事了人和。他相信,只要调解做到位,没有解不了的纠纷,没有打不开的心结。2021年8月,一个消失已久的被执行人突然有了消息,鲍卫忠冒雨驱车5个小时,终于找到被执行人藏匿的简易房。看到执行干警,被执行人从最初的躲闪转为强硬,气氛一时剑拔弩张。原以为鲍卫忠会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没承想他却再次对被执行人做起了思想工作:“咱们都是佤族兄弟,有什么困难和我说,法律必须遵守,但办法我们可以一起想!”现场气氛渐渐缓和了下来,被执行人主动说起了家里的难处,诚恳地表示会尽快想办法把钱还上。鲍卫忠正是以这种“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磨掉了一件件要案难案,把案件的执行变成了一场场鲜活生动的法治课,把司法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
他用力“践使命”,做一名有速度的法官。在全国法院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中,鲍卫忠带着执行局全体人员列清单、做排查,仅仅用时3个月就化解了积压多年的41件“骨头案”,执行到位案款总额300余万元。他严格落实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推动构建执行难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大力创新司法拍卖模式,实现100%网拍,财产查控变现效率明显提高。在这1095个日夜里,鲍卫忠熬白了头发,熬红了眼睛,身患疾病也顾不得休息,但他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他用情“解难题”,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鲍卫忠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为何不亮明身份?大张旗鼓有何不好?”年轻干警不理解。鲍卫忠说:“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而且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将来工作开展。”面对急需用钱看病的执行申请人,他自掏腰包,瞒着同事们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了8840元执行款,直到其他干警接到被执行人再次打来的还款电话,鲍卫忠的“秘密”才被大家发现。看到被执行人因养殖的土鸡找不到销路而焦虑发愁,他当场掏钱买下3只土鸡,还主动当起推销员,养鸡场、活鸡、鸡蛋,几乎每天都会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他也因此被人调侃为“最跨界”的执行法官。
路的尽头,是百姓的心头。鲍卫忠走遍了沧源大地的千山万水,访遍了阿佤村寨的千家万户,把遵法守法的种子播撒在阿佤大地。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文章《》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