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区的科技创新之路(2)
东贾村是任村乡数得着的蔬菜种植村,全村24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有大棚。说起蔬菜大棚,正在大棚里忙着给黄瓜打杈的东贾村村民刘双柱很开心,“以前在外打工,家里种些玉米,收入只够生活,攒不下钱。现在建了3亩地大棚,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头年就回了本!”任村乡乡长白杰介绍,“任村乡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蔬菜产业,全乡现有30多个交易市场,助力群众增收。”
任村乡的蔬菜产业是太谷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
图为太谷区任村乡东贾村种植大户喜获丰收。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建成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农高区试验+省市推广”模式,产学研用有效融合,迄今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0余项。同时,推动实施了一批有机旱作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农业服务业领域重大标志性示范项目,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汇聚,,初步构建起聚企成链、聚链成群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一批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当地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晋中国家农高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帮扶群众生产,兜底性保障群众收入,全方位提供就业岗位,以现代农业破题乡村振兴。
“全区已形成粮食种植面积33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和年产12.5万吨畜产品的主导产业, 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个,农民合作社670个,家庭农场2000个,辐射带动农户6万余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太谷区委书记郁效军说。
如今的太谷,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越挑越稳,成色也越来越足。
(采写:梁佩韵 白续宏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