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人民至上,就要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图为2024年3月5日,在国务院办公厅的“2024年旁听全国两会汇总组”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将汇集上来的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分类汇总。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阐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坚持人民至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先进队伍即组织必须在群众中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毫无例外地吸收他们中间的一切优秀力量,并且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也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坚持人民至上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策划:何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