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须警惕低趣味“极品”
伴随着网络综艺数量快速放大,业内必须思考内容价值的相应提升。
网络综艺《极品与美女》伴随“先体验后恋爱”“恋爱实验”“高颜美女”等话题上线,制作方在节目介绍中说,“节目中人与人之间迸发的关于人性、爱情、社交等多向化学反应可以成为社交参考攻略”。然而几期节目看下来,攻略未见,“攻劣”倒是处处有。
最新消息,该节目已从网络下架。从“火爆”到下架,分析该节目走过的路径、探究其内容把控上的偏差,对行业有警示意义。
节目中女嘉宾对男嘉宾的印象“始于颜值,止于颜值”,遇到颜值高的男嘉宾表现得“恨不得立马献身”,而对颜值低的弃如敝履。以颜值论人品,“帅哥美女”掌握了对“丑男丑女”的绝对评判权,颜值低的男嘉宾扮演着“小丑”的角色,在节目中不断出丑、招骂,被当成笑柄,惨遭嫌弃。节目不断放大这种“戏剧冲突”,呼应着“极品”与“美女”的设定。
除了以貌取人,节目还在男女嘉宾的身体上大做文章,如对女嘉宾胸部的展现、吃香蕉的色情暗示等;在游戏设置上,让男嘉宾在众目睽睽之下小便比拼“谁是精力王”,“诱惑电话亭”将男女嘉宾挤在狭小空间内,花样游泳、心跳诱惑等环节,以身体为噱头秀身材、玩诱惑的低俗桥段随处可见。
相较之下,刻意展示“互撕”、负面冲突倒是“小儿科了”。比如男女嘉宾在遇到不满意的搭档时,有的当面骂道“我讨厌他,他那么渣”;有的暗地里侮辱贬低;有的嘉宾被淘汰后,当着镜头宣泄……嘉宾之间互相歧视、毫无避讳地爆粗口,不断制造矛盾冲突,赤裸裸地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丑态暴露出来,缺乏礼貌和尊重的社交方式在节目中反倒成了后期包装的“看点”。
互联网内容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内容低俗、价值观偏差的网络影视作品也混杂其中。影视节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媒体人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网络综艺也不例外,“新媒体也要讲导向”,传统媒体不能播出的节目,在网络渠道上也不应该有容身之地。网络综艺节目不能因为渠道的改变就没有界限、缺乏下限,在导向、价值观上放松要求。网络平台方也需要自问,自审体系是否建好了“刹车”,筑牢了“堤坝”,把好了“关口”?
即便只从商业运营考量,点击量也分有价值和无价值,节目内容的变现能力如果建立在博眼球和低趣味迎合上,商业运营也难以长久。高度商业化的好莱坞,其主流叙事也是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同样是婚恋、爱情主题,对比《美女与极品》中 “看脸”和“恶趣味”,电影《怦然心动》所塑造的恋爱观清新而美好,在爱情里既懂得反省自己而又理性的审视对方,不以尺度博取眼球,而是以真情打动人心,在情节处理和价值引导上均有可借鉴之处。
伴随着网络综艺数量的快速放大,业内必须要思考内容价值的相应提升。内涵不够、娱乐来凑、尺度放大的节目不仅会使自己陷入低俗,使文艺作品丧失精神内涵,也拉低了大众的审美水平、败坏了社会风气。文艺作品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只为感官享乐和市场需求服务,应提高审美能力,审视自己的创作,使作品更具思想深度,更具时代热度,更具愉心愉情的厚度。在欢笑中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引导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