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书单|在奥斯维辛,一段最离奇的爱情
编者按:奥斯维辛,这个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从1940开始正式运作,到1945年被苏联红军解放,期间被杀害的遇难者达100万以上,而百分之九十是犹太人。很多人对这段历史抱有一种偏见,即认为在奥斯维辛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希特勒个人所下达的命令,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许多纳粹分子都为此尽心尽力,而纳粹也并不是一开始就精心设计、按部就班地要把奥斯维辛建成一个杀人魔窟。那么奥斯维辛究竟是什么?在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发展而成为一个杀人魔窟?《奥斯维辛:一部历史》这本书会为你解答这一切。
这本书包含很多令人心情沉重的内容,之所以将这样一部作品选入“《读者》2016年度书单”中,是因为我们认为,在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需要这样一部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奥斯维辛的真实历史仍然一知半解;另一方面,希望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对奥斯维辛的研究,不仅是让我们更深刻的洞悉纳粹,还可以让我们在了解历史最极端的情况下,人类会做出什么。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
因为太过沉重,所以我们仅从书中选摘选出了下面这个爱情故事,在奥斯维辛真实发生的、一个党卫队士兵与犹太女犯人相爱的故事,就仿佛是残暴的暗夜中,微微透出了一丝光明。
——编辑辛巴德
◆以下文章选自《奥斯维辛:一段历史》◆
作者: [英] 劳伦斯里斯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副标题: 一部历史
译者: 刘爽
出版年: 2016-9
海伦娜·斯特洛诺娃与弗朗茨·温施的故事确实是奥斯维辛历史上最离奇的故事之一。海伦娜来自斯洛伐克,早在1942年3月就被送到了奥斯维辛。她在集中营初期的经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同样是在饥饿和身体虐待中挣扎。头几个月她被分到一个在户外工作的分队,负责拆建筑、搬碎石。睡在满是跳蚤的稻草堆上,她惊恐地看着身边的女犯逐渐丧失希望,一个接一个死去,而她最好的朋友是头一个放弃的。她“看了看周围的一切”,然后说:“我一分钟也不想活了。”她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喊,直到党卫队把她带走,结束了她的痛苦。
与其他人一样,海伦娜也意识到,要想活下来,她必须转到一个不那么耗费体力的分队。她认识的一个斯洛伐克女友当时已经在“加拿大”(一个奥斯维辛相对较好的地方)工作,她给海伦娜提了一个建议:她们分区有一个女犯刚刚去世,如果海伦娜愿意裹上白色的头巾,穿上从那个女人身上脱下来的条纹囚服,那她第二天就可以加入她们,混进整理衣服的营房工作。海伦娜照她说的做了,但不幸的是,卡波看出她是“混进来的人”,并对她说,她回主营地以后将被送到“惩戒分队”。海伦娜知道这无异于死刑判决,“但我不在乎,因为我想,至少我能在有屋顶的地方工作一天”。
巧的是,海伦娜在“加拿大”工作的第一天(本来也应该是最后一天)刚好是负责监督衣物整理区的一位党卫队士兵的生日,他就是弗朗茨·温施。“吃午饭的时候,”海伦娜说,“她(指卡波)问谁歌唱得好或者会朗诵,因为今天是一位党卫队队员的生日。一个希腊女孩奥尔加说她会跳舞,可以在我们叠衣服的那张大桌子上跳。我的嗓音很好听,所以卡波说:‘你真的会唱德语歌吗?’我说:‘我不会。’因为我不想在那里唱歌。但他们强迫我唱。我为温施唱歌时一直低着头,不想看见他的制服。我一边唱一边流眼泪,等我唱完,我突然听见他说:‘谢谢。’他轻声让我再唱一遍……其他女孩都说:‘唱啊!唱啊!他可能会让你留下!’于是我就又唱了一遍。那是一首我(在学校)学会的德语歌。他就这样注意到了我,我想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爱上了我。我的命就是这样保住的,因为一首歌。”
温施要求卡波让这个唱歌如此动听的女孩第二天继续来“加拿大”工作,这个要求救了她的命。海伦娜不用被送去惩戒分队,而是正式成为“加拿大”的一员。虽然第一次见面时温施对海伦娜十分友善,但海伦娜一开始对他很“反感”。她之前就听说他可能有暴力倾向,其他犯人说他杀死过一个进行违规交易的犯人。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以及几周时间里,温施依然和善地对待海伦娜。他休假期间,还通过手下的犹太男孩给她送去几盒“小点心”。休假回来后温施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给她递纸条:“他回到我工作的营房以后,走到我身边,给我扔过来一张纸条,我不得不马上销毁,但我看见了上面的字:‘爱—我爱上了你。’我痛苦极了。我宁愿死也不愿跟一个党卫队士兵在一起。”
温施在“加拿大”有自己的办公室。他想出各种理由让海伦娜来见他。有一次,他让海伦娜来给他剪指甲。“房间里只有我们两个,然后他说:‘给我剪指甲,让我看看你。’我说:‘绝对不行。我听说你杀过人,一个年轻人,就在围栏边上。’他总是说没有那回事……然后我说:‘别让我再踏进这个房间……别让我剪指甲,什么都别让我做。我不给别人剪指甲。’我转过身,说:‘我要走了,我不想再多看你一眼。’于是他朝我大喊,他突然之间就变回了党卫队队员:‘如果你敢走出那扇门,我就要你的命!’他拿出手枪威胁我。他爱我,但他的面子、他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什么叫你要走了?我允许你走了吗?’我说:‘开枪打死我吧!开枪吧!我宁愿死也不想再做个两面派。’他当然没有开枪,我还是走了出去。”
随着时间流逝,海伦娜渐渐意识到,温施是个可以让她依靠的人,虽然一开始她完全无法相信这点。知道温施对她的感情后,她有一种“安全感,我想,这个人不会让任何不好的事发生在我身上”。这种感觉有一天变得更加强烈,因为那天海伦娜从一个斯洛伐克同胞那里得知,有人在集中营里见到了她的姐姐罗津卡和她的两个孩子,他们将要被送进焚尸场。当时海伦娜结束了工作,正在比克瑙的营房中休息,她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不顾宵禁离开营房,跑到焚尸场附近。没过多久温施就听说了海伦娜的举动,在焚尸场附近找到了她。温施先对其他党卫队士兵大声说,海伦娜是“我仓库里一名优秀的工人”,然后他把海伦娜摁在地上揍她,因为她违反了宵禁规定,这样其他人就不会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温施已经得知海伦娜是为了她姐姐跑到焚尸场附近,于是对她说:“赶紧告诉我你姐姐的名字,要不就来不及了。”海伦娜告诉他是“罗津卡”,并说她还带着两个小孩子。温施说“小孩在这儿活不了!”,然后就朝焚尸场跑去。
温施从焚尸场找到了罗津卡,把她拉出队列,说她是他的工人。但罗津卡的孩子死在了毒气室。温施后来帮罗津卡在“加拿大”安排了一份工作,让她留在海伦娜身边。“我姐姐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海伦娜说,“他们对她说她要工作,而她的孩子被送进了幼儿园。他们对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她问我:‘孩子们去哪儿了?’我说:‘在营地另外一边,那里有个幼儿园。’她又说:‘我能去看他们吗?’我说:‘再过些日子可以。’”
海伦娜的姐姐不停地询问孩子的情况,这让海伦娜特别沮丧,“加拿大”的其他女犯看到后,终于有一天对罗津卡说:“别再纠缠了!孩子们已经不在了。看见那堆火没有?他们就在那里火化了你的孩子!”罗津卡大吃一惊,心如死灰,“不想再活下去”。是海伦娜不断的照料和关心,让她姐姐熬过了接下来的几个月。
罗津卡因孩子惨死而悲痛欲绝,但她仍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自己活了下来,并在她妹妹的保护下活到了战后。“加拿大”的其他女犯对她们两人怀有复杂的情感。“我的姐姐还活着,但她们的姐妹却没有,”海伦娜说,“我姐姐来了,他(温施)救了她的命。这样的奇迹为什么不能发生在她们身上?她们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失去了一切。就连那些曾经为我高兴的人现在也不是那么高兴了。我没法跟朋友分享我的喜悦,我怕她们。她们特别嫉妒,嫉妒我的好运气。其中一个很漂亮的女犯人对我说:‘如果温施碰见你之前先看见了我,他爱上的肯定是我。’”
在温施救了姐姐后,海伦娜对他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我最后真的爱上了他。他不止一次(为了我)冒生命危险。”但与奥斯维辛其他一些男女不同,这对恋人之间从未发生过性行为。他们两人只有眉目间的传情、匆匆说出的情话和潦草写下的字条:“他会先东张西望一番,确定没人在听才对我说:‘我爱你。’在那个地狱里,这让我感到温暖,给了我鼓励,尽管这些话只代表着一段疯狂的、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在那个地方没有什么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太不现实了。有些时候我会忘了我是个犹太人而他不是犹太人。真的。我爱他。但这份爱太不现实了。在那个地方,什么都可能发生,无论是爱情还是死亡,但大部分是死亡。”一段时间之后,“整个奥斯维辛”都知道了他们两人的感情,他们最终被人告发了。没人知道告密的是个犯人还是个党卫队看守,总之,用海伦娜的话来说,是个“卑鄙小人”。
一天,海伦娜结束了工作,正往营地走,一个卡波让她出列。她被带到了11号楼的惩戒地窖。“他们每天都把我带出去,并威胁我说,如果我不告诉他们我与这个党卫队士兵之间是怎么回事,他们就会当场要我的命。我站在那里,坚持说我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与此同时,温施也被抓了起来,与海伦娜一样,在遭到逼问时他一口咬定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经过了五天的审问后,他们两人都被释放了。海伦娜遭到了进一步的“处罚”,被要求在“加拿大”营房的一个区域独自工作,远离其他女犯。温施更加小心谨慎地处理他与海伦娜的关系,他继续保护着海伦娜和她的姐姐,直到奥斯维辛解放。
海伦娜与温施的故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奥斯维辛,有太多谋杀、偷盗和背叛,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残忍特质,而关于爱的故事却寥寥无几。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爱情竟可以在一个犹太女犯和一个党卫队守卫之间滋生,这实在令人不敢相信。如果这些事实被写进一本小说中,读者会认为这样的情节太不可信,但在奥斯维辛发生的太多事情都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爱情生根发芽的过程中,环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海伦娜还留在房屋拆除分队工作,温施几乎不可能爱上她。他们没有机会密切接触,温施也没有机会保护她。而且相当重要的一点是,海伦娜根本不会有机会在温施生日那天为他唱一首德语歌,让他从此深深迷上自己。
作者: [英] 劳伦斯里斯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编辑:辛巴德
《奥斯维辛:一段历史》入选2016《读者》年度书单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读者》2016年度好书盘点:这10本书一定不要错过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可购买《读者》2016年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