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书本 感受书香

农场搬到了高校里,夜耕、“偷菜”才有趣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2017-01-05 09:28:40栏目:名人
TAG:

农场搬到了高校里,夜耕、“偷菜”才有趣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恋爱课、爬树课,还有大受欢迎的穿越课,这些看似“不寻常”的高校课程都曾引起关注和讨论。前段时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网友的“围观”,有人质疑:太形式主义了;一看就是作秀吧!有人点赞:现在很多95后不太认识农村里的东西了,但是这些生活常识的东西,有必要去体验一下。还有无数的路人网友表示很羡慕:体育课不如种地;宅在宿舍打游戏不如种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会的官微回应更是幽默十足:“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锦城农场欢迎各位小伙伴前来‘偷菜’!”并配上学生自己种的向日葵田。锦城学院的“种田课”究竟有何奥秘,学生上课情况到底如何呢?走着,带你去锦城学院的农场看一看。

 


种地成了必修课

 “种田课”的正规课程名称是“劳动教育”,这门课程在锦城学院成立后不久的2006年创立,创立此课程的邹校长提出:“学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起初这门课程分成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两个项目,大约2/3的学生参加农场劳动,剩余1/3的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志愿服务。经过多年摸索,学院最终决定所有的学生统一组织参加农场劳动,将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64个学时平均分配给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学生需要参加这两种实践活动并完成学时。

 “种田课”的组织、管理方式“农场总公司”,乍一听,还以为是找的外包公司,Double(锦城学院2014级财务会计系的学生,下文简称D)却说:“成立公司,是因为学生农场隶属于学院的创业部门之下,我们学院有许多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模拟公司,管理和经营得特别好,所以便从那边借鉴过来,农场因此改革成公司。”说是“公司”其实也是一种“学生组织、管理、领导学生”的学生社团。农场的总管理人员是一名农业大学的高材毕业生和一名从锦城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的毕业生,他们专门负责农场统筹和技术教授方面的工作。在“公司”一届带一届的运作下,每年都会有耕种“老手”教授新生如何耕作,老师还会带学生干部去周边蔬菜基地学习,返校后再“手把手”传授劳作技巧。

锦城学院的学生都“自黑”:过去,爸妈常说:“不好好念书,考不上大学,将来就种地去!”但是,他们考进了锦城学院后发现,课程中还真有种田课——且去种地成了必修课!锦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妙语(网名)虽然已经毕业了,却常常和身边的好友提起当时在农场耕作的情节,“每个系都有一块地,每个系的农场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个时候,我们系的叫‘锦丰’农场”。每每说起“当农夫”的日子,妙语总是一脸傲娇。


夜耕、挖坑的劳动美景

种田课”上让同学们肩扛锄、手提水,大干一番的“农场”设在锦城学院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的后面,这20亩地可是学院最核心的地块之一了。

种田课”的上课时间基本和其他课程一样,一学期上完,两周上一次,每次两节课,共七次左右,每节课按照学生劳动认真情况,带班老师给予相应的学时,认真顺利上完劳动课的同学,在课程结束时基本能达到合格成绩。课程内容按照季节,播种、浇水、除草、施肥、耕地。由于是全学院的必修课,每天都能在农场看到一个班的人在劳作,这俨然已是锦城学院的一景。已经修满“劳动教育”学分的D同学表示:“有时候自己学业繁忙、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到农场边去转悠转悠,虽然看到的不一定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菜,但是还是让人挺舒爽的。”

D同学上“种田课”的收获就是看到自己照顾的向日葵盛开。“在临近花开的时候,我每天要去农场好几趟,每株每株依次挨着去查看。”当看到第一朵向日葵花开出来时,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就真的如看到新生婴儿般一样,激动得不到了”。一直到向日葵满园盛开,很多学生会过来拍照留念发朋友圈,为此吸引了很多校外的游客,锦城学院还特地成立了向日葵摄影基地。看到游客越来越多,D同学觉得曾经裤脚上的泥巴、手心里的老茧,还有偶尔的夜耕都不算什么了。


就像其他专业有大作业的时候,就会“开夜车”做Deadline一样,“种田”这门课也有“夜耕”的情况出现。2015年播种油菜的季节,成都总是下雨,密度甚至达到了一个星期3天都是降雨天气,降雨导致的课程暂停使得同学们的播种时间大大压缩。为了补课,也为了抢种油菜,就出现了在黄昏时分劳作至晚上的情况。在夜幕下,一群人打着手电或者用手机照明在栽种作物,有人用手扶式拖拉机耕种,有人拎起水桶向农田内浇水,“想起来就觉得我们已经不把种田当成一门课了,更像在呵护我们的孩子”收成的时候,油菜的一部分会掐尖卖油菜苔,大部分会等到成熟后收割榨成有机菜油。

但不是所有同学都像D同学一样“幸运”可以培育向日葵或者油菜花,有些同学开课时面临的是需要新开垦的荒地,“土质还不适合播种”。妙语就在大一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去肥土——基本就是用各种姿势翻地、施肥、拔草。一开始还有股新鲜劲,在带班的学长学姐教授使用技巧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锄头谁不会使用”,拿起锄头就开挖,挖一会儿就感觉特别的累,“有的同学手还磨出了血泡”。但在一次次下地实践的摸索中,“锄头可是越使越轻松了”。学期结束时,Get锄地技能的同时,妙语也在寒冷的冬天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收获——挖出自己照看了一学期的红薯。男生负责挖坑,女生就刨出红薯来扔到田埂上,田埂上的同学则负责捡起来在水桶里洗干净,同学间互相配合俨然一副农村的丰收景象。

还有负责挖土的同学在后来去农场看时,发现那一片被她挖出来的地已经变成了美美的荷塘,震惊的同时“更觉得欣慰”。“当时那一片地什么都没种,对于我们来讲只是简单地挖土工作而已。但夏天的时候,池塘里已满是荷叶,开着漂亮的荷花,下面有藕可以吃。”。今年锦城学院的秋季运动会上,农场总公司的学生们组成了“劳动之美农场特色分队”,开着拖拉机扛着锄头,举着“劳动光荣”的字牌,所到之处引起一阵阵欢呼和尖叫。


食堂里吃到自己种的菜

农场除了向日葵花田、池塘内栽培有莲花、波斯菊等观赏性植物外,大部分还是用来种植季节性蔬菜,之所以选择以季节性蔬菜为主,是方便学生参与到整个播种收获的全过程。这学期如果种些蔬菜,比如豌豆、大白菜,还有向日葵,那么下学期就是种红薯、萝卜,放寒假前会种油菜花。现在农场里还有大棚,里面有多肉、玫瑰等植物。

上过这门课的同学纷纷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农场两年,经常六点下课就去劳动,一直到晚上八点天黑,周末也经常留在学校照顾。”“ 我去年可是用手拔杂草用锄头挖地,花一个半小时把丰收的油菜抱到广场上顶着大太阳劳动的。”这样付出了汗水的劳动每过一段时间便会获得回报——实打实的收成。在丰收时节,“农场总公司”会把蔬菜分成小批量扎起来,卖给学校的老师们和供给食堂。因此,同学们遇到老师拎着刚从农场买的菜已经见怪不怪了。向日葵成熟的时候,同学们推着一小车的向日葵饼在校园里“叫卖”,七块钱一个,买的人还真不少。剩下的葵花则会榨成葵花籽油。收成的钱是不进入个人腰包的,会拿来购买作物种子,提供给下一届学生上课使用。“钱款就是这样循环使用,学校有时也会划拨一些款项。”

冬天的农场要“热闹”得多,满天星在这个时候成为同学们摄影的对象,绿油油的豌豆尖、生菜也从农场到了食堂师傅的手中变成美食,还有油菜、胡豆、大葱,“我们农场真的一年四季都不停歇的”。

最有趣的就是在种地过程中,大家一起幻想:“我种的东西成熟了要怎么吃。”作物成熟期的时候,同学们便可以顺便摘点回去,向日葵熟了,就会掰一两柄回去嗑瓜子。“大二有一天跑到农场偷了别系的一把菜回去煮面,偷了就跑特别刺激。”冬天的农场里,豌豆尖可是大家的最爱,“收获快又味美”,经常会有些同学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去“偷菜”,“这些大白菜、红皮萝卜、豌豆尖儿,都是吃面神搭啊!”。妙语还推荐红薯叶煮火锅,“真的好吃”。

“农场劳动是学校对学生的锻炼,也是对学生的馈赠。”像妙语这样从小生长在城市,从没有干过农活的孩子,通过“种田课”,学到了挖坑,放肥料,撒种子,培土、浇水等流程,收获蛮大的。她还笑着说:“更有些男同学,甚至连菜市场都没有去过。通过种菜,最差的也能认出是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菜了。” “种田课”上,同学们虽没有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之气魄,最起码也能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悄悄地告诉你,农场可是产生了很多对小情侣哦!”有人在农场收获友情,有人在农场收获爱情。有次在农场劳动,妙语还看到学姐学长在农场拍结婚照,“他们不同班,却因为一起在农场劳动,就看对眼了”。

 

责任编辑 | 陈思

文章节选自2016年12月下《大学生》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纸质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7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