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有光传
红袖文学经授权发布。
◆ ◆ ◆
周有光,常州人,光绪三十二年生(1906),十岁迁姑苏。家贫,好学,十七岁以学优为圣约翰大学堂所录,然短于资,愁极。有光有姊,与同僚朱毓君言之,朱氏曰:“登圣约翰之难,难于科甲状元,乌可失之交臂。”朱氏言于其母,亦叹息,朱母有奁资,倾以助有光,故有光得以入学。
有光修经济,其志亦在经济,以为欲有为于天下,非经济货殖之途不可。
时有庐州女张允和,负笈上海,其淮军名将张树声之裔也,张家有四女,允和为仲。有光识允和于沪,遂有意焉。
某夕游江畔,有光携一卷,乃莎翁之“罗密欧与朱丽叶”,卷中置一签,签所在者,有辞曰:“一吻赎罪”,允和乃知有光之意,汗涔涔,有光为人周全,以巾与之,遂执手。允和欲坐,有光再以一巾铺石,允和笑曰:“君此物何其多也”,有光笑曰:“以卿在也”。
有光以书贻允和曰:“吾欲娶汝,奈何家贫。”
允和复书曰:“与子执手,贫则何忧”。
遂娶张允和,允和名门,然以庶人礼行婚。虽有华袍玉簪不用,示以布衣。
逢干戈四起,有光为小吏,效力农司,辗转南北,或飞舟大江,或奔走流沙,疲于奔命,遑论定息,育儿女,女死子病,哀何如也。赖以相濡,得忘江湖。
己丑岁(1949),天下更替,有光夫妇游美归,不弃神州,居焉。
神州自仓颉造字,屡有改易,至楷书出,始定规模。又至于晚晴,诸公曰:“误我中华者,以字之难辨也,今欲弃方块而用字母。”胡适、鲁迅诸公皆然之。梁启超等则欲延拉丁字母,以注我字,谓之曰“切音字”。
至国初,万象更新,集天下通小学者诸贤于长安,欲更造文字,胡愈之延有光,上书,允之。
时有光所学欧美经济,不得用于天下,郁郁居室,闻魏阙召,彷徨曰:“吾非小学训诂之辈,焉能造字?”俄而又叹息曰:“自恨不得用,今有召我者,我不往,则我之过也,往哉往哉,遂我之志。”乃往。
有光通音律,识字母,既奉命,乃与群僚日夜精思,以拉丁字母就方块行楷,虽相去万里,牛马不及,然以学力强为之,殚精朝夕,居然能成。事成,留京师。
彼时,有光半百矣。
汉语拼音既见世,或赞或贬,然此物之用,使文字可识,虽闾里乡野,贩夫走卒,能脱白丁之惑,亦近斯文之堂,他方世界欲识我文明,皆由斯径,诚然居功也。
然逢斯文碎裂之日,学士或放或死,有光亦放边陲,与妻别,泣下曰:“吾恐不得返京师矣。”妻曰:“无碍,不过月寄君以鸿雁也”。有光在荒外,事农稼穑,目有疾,不得药,允和百计寄药,有光得以无恙。
广安公出,天下再更替。有光返京师,垂垂老矣,然老骥伏枥,犹得其用,至八十五,始得乞骸骨。
某日,路逢季羡林,季公曰:“有光前,吾有言。”
有光曰:“但闻君言”。
季公曰:“自文字肇造,中华始光,凡五千年礼乐,皆在方块,今割裂隶篆,粉碎行楷,爱无心,区无口,则五千年斯文毁裂,商周荡然无存,汉唐憔悴失所,使后人不得识前朝文化,罪过罪过。”
有光曰:“仓颉以来,字皆更替。由甲骨而金文,而隶属,而大小篆,而行楷,此诚字之由繁而简也,则何朝不简,何时不易。神龟虽寿,其字难书,其书虽简,其意犹存。使天下皆识我文字,何乐而不为?”
二公皆不能服,驱车去。
有光多寿,百岁犹得著书,其文浅白,其意深广,于魏阙,于当下,皆有所用意。早岁游美利坚,且所学乃西欧,故未尝不以当年之学为怀,文多不平,是非颇异。
与妻缱绻,逢暮,必举杯相邀,杯则齐眉,戏曰“举杯齐眉”。允和死,九十三,有光吊影,不复卧寝,居伉俪举杯处,合椅为床而眠。
丙申冬(2017)公历1月13,有光寿,戏曰:帝不召我魂,遗我哉。
帝闻于天庭,乃遣使召魂,翌日有光死,年一百一十二。
太史刘曰:
佛曰三世,则周学士一生尽三世之用,一世为经济,一世为学士,一世为文人,尽三生三世去,非死也,乃登仙也。
故读书者,神仙之事也,可以忘忧,可以有为,可以免祸,可以得妻,可以多寿,何不读书?吾以周公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