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两季,这档原创节目就成了央视“爆款”
《挑战不可能》从2014年的一个概念开始,历时一年多,节目组也完成了一次成功“挑战”——连续推出两季,节目已成央视“爆款”。
1月1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挑战不可能》第二季节目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挑战不可能》第二季自2016年10月播出以来,备受各界关注,赢得收视口碑双丰收。据悉,最后一期《挑战不可能》总决赛将在大年三十(1月27日)12:36开播,节目将进行连续5小时的播出。总决赛有一个特别看点:节目将通过与天宫二号的“天人对传”来挑战新的“不可能”。
《挑战不可能》从2014年的一个概念开始,历时一年多,节目组也完成了一次成功“挑战”——连续推出两季,节目已成央视“爆款”。
综艺外壳 价值内核
“《挑战不可能》不是一档纯综艺,更像是民生访谈节目。在展示‘特殊’才能的同时,节目更注重通过访谈去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各种不可能的挑战、塑造人物、完成价值观的传递。”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特别强调了节目在价值引领方面的顶层设计。
“节目最终的结果不在于挑战本身的成功,而是人的挑战精神的呈现。”许文广表示,《挑战不可能》就如同体育比赛一样,节目组会设定一个挑战者需要竭尽全力才可以达到的目标,来保证人物在舞台上达成“平凡生命的极致绽放”这一结果。
“《挑战不可能》是先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核,才有的具体项目设计。节目的立身之本和灵魂是这一价值观。”《挑战不可能》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卢小波说,“如果说第二季节目中有哪些新探索,那就是时代精神。节目通过塑造这种时代精神打造全媒体的社会事件,包括展现工匠精神以及天宫二号的航天精神等。”
《挑战不可能》在挖掘素人选手“不可能”的潜力的同时,也体现出制作团队的创新挑战精神。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处长马佳表示,作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挑战不可能》在综艺节目领域里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当下的文艺节目需要这样的引领,这也是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央视创新机制
《挑战不可能》第一季在2015年被总局评为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2016年,总局前三季度发布的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中共有27档节目。其中,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走遍中国》《加油!向未来》《我有传家宝》等7档节目位列其中,占据总数的四分之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挑战不可能》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电视化、大众化、价值化”三个转变。“当下,政策在鼓励自主创新,《挑战不可能》给了电视人继续引领潮流往前走的信心。”
近两年,除了《挑战不可能》,央视还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加油!向未来》等创新节目。
这背后,央视的创新体系是关键。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一直在追求创新。”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表示,《挑战不可能》带有很明显的央视气质,体现了央视的主流媒体价值和追求。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以“导向、内容、创新、融合”4个词概括央视创新节目的特点。“以《挑战不可能》为代表的央视所有的创新节目都有4个特点。”
央视创新节目的4个特点
坚持导向为魂,强调主流媒体的价值引导与责任担当,突出社会效益与公益价值;
坚持内容为王,聚焦百姓关切和时代命题,追求节目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坚持创新为要,在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原创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融合为先,初步体现融合传播思维与内容转型升级意识。
在创新战略基础上,央视很注重人、财、物等管理政策与机制配套,实现创新要素整合,激发整体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战略落细、落小、落实。
吴克宇表示,2017年,中央电视台有100多档新节目值得期待。
“挑战”更多“可能”
高长力在总结中指出,《挑战不可能》至少还有三个领域的“挑战”空间。第一是媒体融合传播,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上还有极大空间;第二是产业链开发,如节目中人物的系列纪录片的开发等;第三是模式输出,要相信迟早中国电视模式会成为国际爆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表示,《挑战不可能》本身就带着很强的跨越国家、民族性的传播特质。“这类节目,做成不同语言版本面向全球传播,或许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目前,本土创新依然是一个大挑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挑战不可能》已经开始输出到其他亚洲地区,在模式输出上做出了新探索。“这是一件好事,创新步伐可以再快一些,《挑战不可能》第三季还可以做更多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