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故事|女儿,你一直让我很放心
文 | 岚小茉
人生第一次给父亲写信,源于初中的一次家庭作业,老师要求我们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家长要回信。
我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用她自己的话说,别说写字,连握笔也握不像样了。我父亲是高中文化,他毕业的时候文革还没结束,等过了几年恢复高考,我叔叔也要考大学了,家中经济窘迫,他只得放弃了考大学,早早肩负起了长子的责任。
我自然选择了给父亲写信,写好之后还装模作样拿了一个信封装好,跟父亲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你看完要写一封回信的。递给他的时候,我是有点不好意思的,他似乎也有点不好意思,问我应该怎么回信。我说你看完随便写,一个作业而已。他把信揣进了口袋里,并没有看。
我从初中开始就寄宿在学校里,星期天下午我准备返校时,父亲把信塞进了我书包里。
那个时候,父亲查出了心脏病,治疗了一段时间后闲赋家中休养。我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话题,欲言又止。我们又是羞于表达的人,即使写信这样的方式,也是官方而客套,看不出一丝情感。
我在信里讲了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再是让父亲多出去散散步,保持心情愉悦什么的。父亲回信里写让我不要担心家里,要专心学习。不过我倒也不操心你的学业,你一直让人很放心。他最后说。
后来,这两封信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是我们之间第一次写信,也是最后一次写信。如果我能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我一定会好好保存它们。哪怕,它只是一次家庭作业,哪怕,写的只是一些客套的字句。
母亲跟我说,我哥出生的时候,父亲什么也不会干,让他抱一下我哥吧,他宁可洗碗。等我出生的时候,他突然愿意抱我了。大概男人对于父亲这个角色也是慢慢才适应的。
在我四五岁光景,父亲用男孩子玩的玻璃弹珠教我哥数数,结果我哥怎么也教不会,我在一旁看着却准确报出了数字。父亲大为惊喜,觉得这个女儿将来一定有出息。这些也是母亲告诉我的,我对五岁之前的事记得的很少。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哥哥上学之后我没人带,父亲用那辆老式二八自行车载着我去了他干活的工地,他干活,我在旁边看着。他特地买了瓜子,用报纸包好,让我拿手里吃。那个年代,如瓜子之类的零食无异于奢侈品,一般都是过年家里才会买一些用来招待客人。结果我没拿好,瓜子撒了一地,我“哇”一声就哭了。那天的阳光很好,工地上热火朝天,而我哭得特别伤心。父亲那些工友们安慰我说重新拣起来就好了啊,还是可以吃的。我却一直哭,不愿意低头去拣瓜子。
我在哭什么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我似乎有点明白:也许是在责备自己破坏了那个美好时刻吧。
我上学之后,果然如父亲所料,成绩很好。可能我真的是个读书的苗子,可能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我心里暗暗憋着鼓劲,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偶尔考了次第二名,都会难过好久。
我喜欢花,但家里买不起什么名贵的花种,就跟同学要了一些太阳花种子,撒在家里种葱和蒜苗的盆里。没几个月那些太阳花就茁壮成长,花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那些小葱和小蒜苗则被逼成了点缀太阳花的几棵小草。母亲在饭桌上偶有怨言:鬼花样百出,这些花能当饭吃啊?不能吃,但好看啊。我理直气壮地回答。父亲在旁边一脸赔笑:挺好看的,孩子喜欢就让她种吧。
有一天,父亲比平时回来得晚了一些,车篮里放着几株带叶的水栀子,这些水栀子有的还是青色的花骨朵,有的已露了些白,含苞欲放。父亲说在路边看到的,顺手摘了几朵。我满心欢喜,拿出了家中还没用过的古典花瓶,灌上清水,小心翼翼地把水栀子插进去。那段时间,房间里弥漫着栀子花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心安。直到现在,这种南方夏天随处可见的朴素的白花,依然是我的最爱。
我从小就是个比较独立的人,初中寄宿学校后很少回家。父亲生病以后,我回家回得更少。我跟家里说学业很忙,我坐公交车又要晕车,就不每星期回家了。虽然学业忙和晕车都是事实,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害怕回家。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的顶梁柱生病了,非但干不了重活赚不了钱,还要花大笔的钱治病,又有两个小孩要读书,负担可想而知。每次回家,尽管他们在我面前尽量表现得平静,但我能感受到家中那种压抑的氛围:母亲的辛劳和苦楚,父亲的痛苦和自责。
于是我选择了逃避。
努力学习吧,等我考上大学,工作以后,能赚钱了,家里就能
好转了。我暗暗对自己说。
可是父亲没有等到家里情况好转,他甚至没有等到我考大学。
高三下半学期,刚过完年,学校补课,提早开了学。但没几天我又被叫回了家中。亲戚们都说父亲快不行了。我不敢相信。
我说你还没看到我考大学呢,你要好起来阿。父亲说,你学习这么好,肯定能考上好的大学的,你一直让我很放心。我握着他粗糙的大手,说不出话来,我有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他,不对,我好像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他。但此时,我不忍细看。
父亲终究还是走了。我近乎麻木地办完了父亲的后事,返回学校,看着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试卷,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每天行走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我强迫自己除了做题,其他都不要想,全力以赴备战高考。那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有时候看着试卷,大脑一片空白,有时候坐着发呆,很久,什么事都做不了。
直到那个夏天,我收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中却毫无半点喜悦,只感到没来由的空虚。家,少了一个人,又不止少了一人这么简单,冷清得可怕。
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句台词:即使人生就是不停地放下,但最令人痛心的还是没能来得及好好告别。
想想父亲这些年,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心怀对家庭对母亲的愧疚。可是,我连最简单的好好地陪伴他一下都没做到,也没来得及好好告别,这份内疚和自责一直伴随着我,让我无法坦然放下。
我只能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至少,我这个女儿一直让他很放心,让他不用牵挂。
作者:岚小茉。毕业于浙江大学,体制内的不安分者,游走在码字界和播音界的大龄女青年。公众号:暖心茉语(lanxiaomo222),用文字和声音传递温暖。
喜欢这篇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声明:为鼓励原创写作,“读者故事”栏目中所有的转账二维码均设置统一金额为2元,由用户自己决定是否需要向作者转账以资鼓励。所有的鼓励金都将直接转入作者微信账户,《读者》微信公众号不收取任何费用。
“读者故事”栏目长期面向读者征稿啦!
征稿要求:
1.个人原创故事性文章,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虚构的;
2.文章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
3.文章从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总字数在4000字以内;
4.投稿邮箱:duzheweixin@163.com ,请将文章直接写进邮件正文中,文末加上作者名称和联系方式,邮件标题为:读者故事+文章题目。
5.投稿一经采用,编辑会第一时间和作者联系;采用的稿件将发表在《读者》微信上。
6.“读者故事”栏目是专为读者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分享故事,提倡写作,因此暂不提供稿费,敬请您的理解。
7.请勿重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