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试读|惊奇乱讲·一千万公号(下)
编者按
见面互相关注一下对方的公众号,已成为新时代的礼仪。
illustration by melons
作者 惊奇组
马赛克
至少在以前无疑很难想象,只要定期放出点照片——甚至还未必是自己的——便能“坐收愚利”?而即便“乞讨”,“情怀文+二维码”也远比地铁里押着小孩唱歌来得划算?最重要的是,今天一个人只要足够自信,坚持好为人师,就一定能在充值兑换之外同样也收获真正的粉丝?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美国大选,女权主义还是鲍勃·迪伦,似乎每个人都对任何领域颇有研究,或者说,对任何哪怕不了解的事也不会放过发言的机会,这或许正是信息时代对于人类智能全面提升的最好印证?而这种环境的结果,究竟是会稀释真理,还是造就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呢?
马东
一个叫“经典短篇阅读”的公众号,每天各处偷点短篇放上去,一个月的效益也堪比一个小规模企业。而小孩唱歌是零售,“情怀文+二维码”是批发,不是一个量级的。但坚持好为人师真的不一定就成功,还是运气,2%的实力派靠积年累月的实力战胜了运气,其他人想上舞台,就真的得靠摇号。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五分钟,但舞台就那么一个,说到底,这十五分钟依旧只是一种可能性。所以为了加大登台的可能,就得使劲蹭热点。要靠近舞台,但又没有实力,就必须日复一日地蹭,不管能不能聊,都要全身心先跳上去再说。所以百花齐放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多数人其实就没有贡献什么有价值的创造,只是给无聊的世界多添了一些废话,还有一些贱人,连废话都没贡献,直接洗稿完事。
梁小雨
以前难以想象,只是因为没有平台。不然你看潘安坐个车出街一趟回来都不用买水果了,这算不算对美貌的打赏?直播坐车,热心粉丝送你一个樱花雨!现在有了网络平台,大家都方便放图求打赏,还有美图秀秀和医学整容,美貌也变得不那么稀罕了,这行当自然发展得飞速。不过网络乞讨我不敢把话说绝,因为也见过一些真正有了难处靠着这种方式募捐走出困境的人。只能寄望于大家把道德水准稍微提高一丝了吧,这种钱还是不要骗了。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倒觉得是正解!产出多了哪怕质量再烂粉丝也能上得去!上半年围观了微博上一个V认证是“晋江签约作者”的女作者,哦,暂且当她是作者吧,写出来蹭时事热度的文章简直狗屁不通,然而架不住转发评论一片叫好!“大大你说得真对!”“没错就是这样!”……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什么叫世界上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所以信息时代的这种提升是有限的,一个智商70的作者写给一群智商30的读者看,大家一起分享提高,再怎么提到顶了也依旧属于医学上的智力缺损吧?
马赛克
之前有一脸诚恳的作者跑来我们办公室,兴高采烈地表示“XX老师我发现你之前和我说的那些都是错的耶!”,比如“严禁卖萌”、“杜绝金句”、“不要写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人物不能脸谱化必须真实复杂”……上周和一个投资人聊了聊,人家马上摇头告知如果想在公众号上红,基本全得反着来才行……特别经她一试,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在你看来这可能也算得上是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在我们这碰了壁的如今转身出去一定能成功么?但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为何在两种创作上会遭遇如此的不同呢?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号人”,除了甜美可人的容颜、金句五车的才华、冲破云霄的自信,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们先前提到的实习生在完整阅读了“写出这种句子的人,我十辈子都追不上”这个帖子后大病一场,呕血数升,丧失了继续工作与创作的热情这种情况,你也有办法帮忙给起死回生一下吗?究竟要怎么努力,才能过上躺着数钱,坐着直播,站着给人开发布会,动不动被人邀请上大轮船的日子呢?
梁小雨
我不信,不然放开了我每天能卖一吨的萌,然而还是没有红!我之前有一些文章被公众号的编辑提出修改,都是太长了,说必须控制在三千字左右,然后佐以各色插图gif,重点金句标黑标粗……图插完了,黑体字搓出来了,再删删减减的,发出来这是谁的文章你也差不多不认识了。为什么要标黑?离开了作者和编辑划重点,文章就这么难读下去吗?如果难读,那是作者的错;但若不是,是不是把读者当小学生一样教学?知乎上回答问题标黑下划线,我是能理解的,问答本来就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阅读。但是普通的文章也划成这样,为什么还要看文章,不去看《金句5000》?把文章划成斑马线,就是非常直观的丑。若要说普通创作和为公众号创作已经差距大到可以用“隔行如隔山”作比了……那对自我要求得多么低,对得起小部分号称看公众号涨逼格的读者吗!
而要坐上大轮船,开上发布会,还需要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吧。前几天和胡老师聊天的时候还说,从前写东西,是写好了几天之后才觉得“这是什么垃圾?”而现在只要点了最后一个句号回头看一遍,就想把键盘砸了怒喊“这到底是什么垃圾!”不是没有自信,只是感觉不到进步是很沮丧的事情,非常地丢人。写过一些公众号的内容,发出来后受朋友的喜欢,侥幸时也得过几万阅读量,大号转载的待遇,但是对我来说想起来就很耻辱……因为它的品质和受到的赞赏是不对等的。越多的赞会让我感觉“如果当时这里改一下就好了”“错别字居然还在”等等压力,并且幻想聪明一点的读者一定在背后笑话我写得烂,一点都不快乐,整个人能连续炸好几天。怎么才能克服这一点?也许确实也只有把脸撕破彻底丢掉吧……丢无可丢之后再试试能不能挤上大轮船。
马东
所以就是上边说的反智啊,反智代表着轻松,大多数人喜欢轻松,喜欢不用过脑子就可以接受的东西,大家享受性价比,而金句和脸谱化都是性价比的典范,而文学是需要耗时间才能获得享受的,这与大家的期望是相悖的。但反智的套路简单,简单到人人可以复制,所以想转身出去就成功也是很难的,想脱颖而出,还是得靠运气,这中间的大部分人在遇到运气之前,都老死了。归根结底,这真的是两个行业,不同境遇是必然的。所以说到素质的话,一定还需要勤奋。在这里不讨论有工作室的人,只说个体户。且不说那些日更的怪兽,就像我一周两更,也是有点应接不暇,每天时刻处在想选题的状态……爆款出来后,为了稳定数据,我提前储备选题,连续两晚,做梦都梦到在写公号……
本文为节选,刊于2017年第二期《萌芽》。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者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