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丨“获得个人成就感或个人满足感这样的目的不足一提。”
有一本读者君一辈子都要感激的书,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苦炼》。
《苦炼》的主角名叫泽农(Zenon)。在故事中,泽农是一个修道士,也是医生、炼金术士。在他所属的16世纪欧洲,对于新锐思想的迫害随处可见。由此,对于物质、精神世界饱含着强烈的好奇心的泽农流落于欧洲大陆之上,仅凭一手医术挣得些果腹米粮。纵使如此,他的名声依旧在他行走过的地方传播开来……
读者君能够表达的,仅仅是这个故事的梗概。《苦炼》不是一本能够三言两语、“一句话概括”的小说,它饱含的智慧与时刻流淌着的精神气场让你阅读的过程被光晕蒙罩。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耶稣会士德日进来到中国。具体而言,他是被罗马教廷放逐,来到的中国,因为“教廷高层希望他在公众面前消失”。在生前所著的18本著作中,只有一本在他在世时出版。在他“流放”中国期间,他始终想要回到法国,回到他的朋友之中,也年复一年地向教廷申请出版他的作品,之后一次次被驳回。
今天,在这里,读者君没有办法三言两语就讲完德日进一生的故事。于是,将会有一个梗概式的故事,不长、不多,那将是今天智慧最闪耀的地方。
安妮·迪拉德
德日进是一名耶稣会士、作家和古生物学家。作为他思考和写作动力的神学和宇宙学,并不是他留下的最重要的财富,一如神学和宇宙学之于叶芝。德日进著书十八本,其中那本《人的现象》,乏味、难懂,甚至荒诞不经,却不幸在三十年前得大获盛名。他理性优美的著作《神的氛围》与简短瑰丽的散文《世界的弥撒》和《物质核心》,却被《人的现象》这本书与那些盲目的仰慕者(其中有些是头脑不清的“新时代”信徒)的愚蠢热情掩盖了。这世间难得能够,或说难得愿意,去区分艺术与单纯的想法之间的差别。每当有人质问他的真意,德日进在回答时会往往夹带一些令人不快的词汇,这吸引了一批怪人,也导致那些真正头脑清楚的人对他不屑一顾。
《人的现象》
(法)德日进 著
范一 译
译林出版社,2014年10月
德日进花了四年研读神学课程,他承认神学课对他来说“不甚有趣”。他在开罗研读化学和物理,在索邦攻读动物学、植物学与地质学。他的地质学博士论文主题是关于法国下始新世的哺乳动物。
他的思想触怒了罗马教廷。当时是二十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教廷看来,进化论仍然是新思潮,它并未能穿透教会的层层帷幕。生物演化的观念似乎把原罪的旧教条剁碎了,德日进在巴黎教授进化论之后,罗马教廷命令他闭口,禁止他授课及出版纯科学论文之外的著作。他顺从了。他的十八本著作,只有一本在他生前能够面世,那一小本科学专著是在北平出版的。教廷高层希望他在公众面前消失,于是把他流放到中国,而这次流放差不多消耗了他余下的生命。他四十二岁,始终想念法国,想念他在巴黎的教席、他的耶稣会兄弟和他的朋友;他也一直想到美国定居。然而他明白,因为入会时所发的服从誓,他还得再远离西方世界二十二年。
《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法)德日进 著
汪晖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他每年都申请出版著作,教廷每年都不批准;他每年都申请回到法国,教廷每年都不允许。直到他六十五岁时,因为心脏病发作,教廷才准许他回国访问。但教廷依然禁止他出版著作。有所学校愿意给他一个不错的教席,但教廷驳回了他的请求。他游历美国、南美和非洲;他造访巴黎,靠一些非正式的演讲来传播理念。甚至到七十三岁的时候,他在纽约因为心脏病而命在旦夕时,教廷仍不准他出版、授课及返回法国。
他为什么要忍受?一个同行说他有着一股“先知般的焦灼”。他何曾表露过他的不耐烦?同行及许多朋友都劝他离开耶稣会,他考虑了数周后决定留下。他认为,如果甩手离去,是背叛了他的天主教信仰。人们会以为他背弃教会——这是多可怕的想法!他的耶稣会兄弟替他和他的理论辩护。最后他认为,背离教会将“抹杀我想解放的一切,而非毁灭我想毁灭的一切”。他在晚年写道,天主教仍是我们通往上帝、改变人类,以及(从他的观点来看)为演化赋予意义的最佳希望;它是“唯一有效的国际组织”。
他一次又一次地全力付出,付出之后也从不抱怨。然而,在他得知教廷禁止《神的氛围》出版的消息时,还是在私下与朋友的通信中写道“这很遗憾”。在去世前一年,他在信中坦言教廷是人类的最佳希望,他同时也像许多神职人员那样发泄了一番。他写给朋友的信中有言:“罗马的罪责在于不肯相信未来。……我很清楚,因为我已被这种非人的气氛窒息了五十年。”显然他对这两方面的感受都很强烈。 后来,梵二大公会议默默认可了他的大多数理念。
约翰·约瑟夫·马修斯在提到北美大草原的奥赛奇印第安人时说:“他们之所以能接纳耶稣基督,是因为他们懂他。耶稣基督既是天上之人,亦是地上之人。他曾在佩奥特祭坛留下他的足迹,那足迹像是奋力一跳之后留下的印记。”
七世纪时的中国禅师弘忍劝诫道:“努力努力!……努力莫造作。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努力努力!但能着破衣,飧粗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省气力,而能有功。”
德日进说:“真正有价值的是行动本身,而获得个人成就感或个人满足感这样的目的不足一提。”
《现世》
安妮·迪拉德 著
湖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11月
本文选摘自《现世》一书,得到出版社授权发布。作者:安妮·迪拉德;编辑: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