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晓松: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文雅 的朗读音频
文 | 行之
高晓松出身自书香门第。他的外公是院士,外婆是博士,外舅公是改革家,舅舅是科学家,母亲是教育家,父亲是清华教授。他们一家人都希望按照传统的模式,把他打造成传统的知识分子。
1988年,高晓松19岁,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是依着家人的栽培过平稳的一生,还是追逐自己想要的未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除了长花,什么都不长。它是纯粹理想的土壤。正是这百分之一的地方,让你和别人不一样。我那百分之一的地方,就是音乐。”多年后,高晓松回忆往事,如是说。
进入清华大学后,高晓松热爱音乐,想在音乐界做出一番成就,但是他的家人对此却十分反对,跟他急了,并开始“诱惑”他:“你别搞音乐了,那没有前景。你安心读书,只要清华毕业,我们就送你去读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与我们家关系匪浅,保证你能读完博士。”
高晓松不干,他想,那这样我不就更和大家一样了吗?更变成了他们制造的人了吗?我自己的独特在哪儿?我心里那百分之一只长花的地方不就荒废了吗?
他坚决表示自己以后要弹琴,唱歌,从事音乐创作。于是家里便提出与他打赌:“你要觉得你那琴把能养活你自己,那就赌一把。搜遍你的全身,一分钱不带,给你买张车票去天津,你要能靠你一把琴,一个星期后活着回来,你就搞你的音乐。你要回不来,向我们求救,那你回来之后就好好念书,别再想搞音乐的事了。”
高晓松当时热血满腔,随即同意了赌局,身无分文,背着自己心爱的吉他只身到了天津。到天津的第一天,下着大雨,他弄了一个纸盒子,在街边找了一个角落开始卖唱。大雨滂沱,来往的人行色匆匆,根本没人停下来听他唱歌。
其中一个路人听出他的北京口音,问他是不是北京来的。他点点头,那路人说,北京的哥们不容易,来,给你三毛八。后来又有人零散扔给了他一毛二。唱了一整天,加起来只赚到了五毛钱。
第二天他接着到街上卖唱,直接给人举报了,当地居民跑到派出所说街上有一个盲流。于是他被带到了派出所,警察要没收他的琴。琴是他最心爱的东西,他坚决不让没收,最后实在没办法,让警察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这个赌,也就输了。
虽然这个赌输了,但高晓松还是不甘心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于是在1990年筹了些钱,凑了些设备,集合了来自各个高校的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一共七个人,组建了一支“青铜器乐队” 。
乐队组成后,高晓松向往着诗和远方,也希望出头赚一些钱来维持乐队的开销,于是提出让乐队去海口演出。但乐队成员都认为去海口太危险,不敢去,甚至开玩笑“万一去了被人做了人肉包子怎么办?”
高晓松那时候才一百零几斤,便回道:“做人肉包子也轮不到我呀,怕什么,我是去定了。”商量到最后,整个乐队只有老狼愿意和他一起去海口。
那一年的大二暑假,高晓松和老狼开始了海口的闯荡生涯。他们迫于生计,找了一个歌厅弹琴卖唱,一天只赚十块钱。唱歌的时候,常有黑社会的大哥前来骚扰。有一次高晓松和老狼与人发生口角,结果黑社会大哥找了一帮人追打他们。
他们背着琴狼狈地奔跑在大街上。跑掉后,两人去喝酒,抱在一起痛哭,高晓松问老狼:“你说我们唱歌究竟为了什么?”
海口的流浪生涯结束后,高晓松和老狼要返回北京,但两人路费不足,只够一个人的路费,高晓松于是让老狼回了北京,自己则辗转到了当时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待了大半年时间,过起了流浪歌手的生活。
流浪到厦门大学的初期,他只能住在学校一楼的楼梯拐角里,住进“校中村”的东边社后,结识了一帮玩音乐的朋友。一群人虽然物质贫乏,但每天聚在一起唱歌写诗,自得其乐。
后来,在厦门大学,高晓松遇见了他的初恋,有过一段浪漫的时光。那校门口的小吃摊,卖花生汤的棚子,晒太阳的和尚,凤凰树斑驳的树影等等,厦大的建筑,风景和人们,这些都给了高晓松创作的灵感。这期间,他写下了《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等音乐作品的初稿。
回到北京后,高晓松继续创作音乐,但是并不知道自己的理想该如何实现,那时候中国连一家唱片公司都还没有。音乐人的出路在哪里还是未知。1991年,各高校涌起一股退学热潮,高晓松认为当科学家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因此也决定从清华退学。
1992年,中国第一家唱片公司“正大”成立,当时的音乐总监是写过《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孙仪。高晓松感觉看到了希望,慕名而去,把自己写的《同桌的你》送过去给他看。孙仪看完他的作品,皱着眉头对他说:“你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怎么‘半块橡皮’这样粗俗的东西都写进去呢?你这东西肯定不行,出不了。”
高晓松的作品直接被当场否决,但他还是不甘心,回去后不停打听,终于知道还有一家“大地”唱片公司,是给Beyond写过歌的刘卓辉开的。他于是赶紧拿着作品找到刘卓辉。刘卓辉听到他的歌曲小样后很兴奋,觉得《同桌的你》、《恋恋风尘》这些歌都好极了,答应全部买下来。
1993年的夏天,清华大学88级无线电专业毕业,高晓松同寝室上铺的兄弟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接完电话跑进厕所,出来后写了一首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后来到了和同学吃散伙饭的时候,高晓松喝到微醺,便当场唱了这首歌,一群同学顿时感动地潸然泪下。大家对他说:“晓松,你的音乐,你一定要玩下去。”
1994年,高晓松25岁。音乐人黄小茂找到了他,经他同意后由大地唱片公司出版了《校园民谣》合辑。高晓松也因此正式进入音乐圈 。此后,他便有了“校园民谣鼻祖”之称。
1995年,专辑中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上演出,获得最受欢迎节目一等奖。
从此,以高晓松和老狼为主导的校园民谣红遍全国高校。高晓松每次走出去,在大街小巷上都能听到有人在放他的歌。
成名后的高晓松,一天和老狼到肯德基吃东西,那家肯德基整个下午都在循环《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两首歌。他和老狼说:“你看,我们终于熬出来了。”
后来他们去北京首都体育馆看足球赛,两个人几乎一个球都没看到,因为全看台的人在排着队找他们签名。回去的路上,夜深人静,高晓松对老狼说:“几年前这样的夜晚,我们痛哭流涕,我问你唱歌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我们这些努力,终于都得到了回报,有千千万万的人可以听见我们的音乐。我心里的那百分之一的理想土壤,终于长出花了。”
2015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出任董事长。
2016年3月,高晓松推出了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由许巍演唱,打动了无数人。这首歌像是他对自己年轻时追梦旅程的一个回望与总结。这一年,他已经47岁了。
歌里这般写道:
她坐在我对面,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从1990年开始为音乐流浪,一直到2016年,整整26年,高晓松有过流浪的落拓,也享受了功成名就的荣光。校园民谣已经成为岁月的经典和遥远的记忆,而高晓松却依旧常常怀念青春时候,那些为音乐理想奋斗的日子。
47岁的高晓松,一次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这样说道:“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把他看透。每个事情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都特别想去明白。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可是年轻的时候就太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没有了慌张的高晓松,时常提醒着后辈的年轻人,理想,真是一种好东西。
校园民谣化成了90年代的一座丰碑,镌刻着一代人永恒的青春记忆。高晓松认为,生活如果只有眼前的苟且,那将是枯燥的,无趣的,诗与理想才是最接近心灵的东西。不如趁着青春,勇敢追梦,在恋恋风尘中,让青春无悔。
回望生活,他笑道:“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现实的生活中,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多心中有诗和远方,但是随着岁月的打磨,现实冲击着理想,让很多人为之心力憔悴。但对于人生来说,多一点理想,少一点欲望,总是让人快乐的。
老树画画说,生活即是“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
每个人需要解决眼前的两碗米饭,但那心中的那一粒飞鸿,就是诗和远方。
主播:文雅,一个喜欢阅读、热爱播音、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女小强。阅读美文、优雅生活,靠近我的声音、温暖你的心灵。
本文系《读者》微信公众号独家稿件,如需转载,务必在文首注明:“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作者行之。白名单开放请联系“读者”微信后台。
编辑:朝歌
【读者·书房特别推荐】
读者·书房“效率药丸”2017新年图书礼盒
专治你的效率“紊乱”
点击图片可购买
给恋人的礼物:“慢慢爱”礼盒套装
点击图片可购买
醉有趣的文化常识书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系列(共7册)
点击图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