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5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三次产业不断壮大,有效需求持续扩张,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蹄疾步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图为2024年7月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一汽第6000万辆汽车暨第900万辆解放牌卡车驶下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摄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逐步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2023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1%、38.3%、54.6%。从内部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内需主引擎作用凸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市场需求规模小,“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相对偏弱。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需求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扩大内需战略稳步实施,内需主动力作用不断凸显。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调整为55.7%、42.1%、2.1%。2013—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95.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3.9%。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效应显现。75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和完善区域发展政策,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2013—2023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6.9%、7.1%,快于东部地区。2023年,长江经济带地区、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分别达46.7%、24.4%。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1949年末城镇化率仅为10.64%,1978年末也只有17.92%。随着工业化发展,户籍约束逐渐松绑,城乡间要素流动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提速。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1978年末提高48.2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我国城乡发展更趋均衡。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2.88∶1缩小至2.39∶1。
(策划:黎海华 审核:吴强 监制: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