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少年习武记
月凉如水,灯光尽熄。耳听得家人鼾声渐起,一个瘦小的少年爬下床,从枕底拿起一本书,蹑手蹑足走向阳台。细细摩挲端详书皮后,少年扎了个马步的姿势,闷哼一声,左手掌沿已是重重拍击到方凳的铁砂袋上,少年微吐一口气,右手复次拍击砂袋……
这个中二少年,就是我。
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我上高中,因杂志广告购得《顾汝章嫡传百日速成铁砂掌》一本,居为奇宝。书中记载,1931年,俄国力士来广州西瓜园,表演“大力戏”,俄国力士牵出一匹烈马,声称有制住烈马者,得银洋200。顾登场说,非为奖金,只为看马,随即出掌在马背上轻轻一拍,烈马立刻动弹不得,第二天不食而死。解剖发现,马的内脏受严重的内伤,俄国人收拾包袱离开。
这一段看得我热血沸腾,决心练好功夫,扬我国威的同时还能到处显摆。
只是铁砂掌虽号称百日速成,但练起来实在麻烦,不仅要苦拍沙袋,还要用药水洗浸双手,方保无伤病之虞。自制洗手药水配方如下:将铁锈泡入陈醋,数周天后方可取用。在连续拍击铁砂大约一周之后,我手骨肿胀,奇痒难耐,心生恐惧后就放弃练习了。
武功不成,难以甘心。此后我又陆续搞到一系列“秘笈”:包括陈子正大力鹰爪功、泰拳前胫猛踢、陈鹤皋无限制格斗术、新野山武道等……但都是有始无终。
我赶上的,是中国武术热的尾巴。这股武术热,可以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首度赴美国访问,继乒乓球和体操之后第三个代表我国实施“体育外交”;其后是以北京武术队少年运动员为主体的赴日访问,为两国建交后的民间往来拉开序幕。此后武术届又接连组团到海外各地表演,直接刺激了民间武术热的复兴。公园、街头习武的普通人开始多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播出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火热,更是将这一波“习武热”推向了高潮。据资料记载,鼎盛时期,全国的习武学校就增加至13000多所,从事习武的青少年人数增加至近百万人,不少年轻人离家出走学功夫,仅少林寺所属的河南省登封地区就有武术学校120余所,武术杂志能够发行两三百万份。来自海外的少林寺“洋弟子”络绎不绝。
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也是传统功夫的强大推手。香港文评家林以亮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在海外,李小龙则是号召力强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成为一代人青春期的共同回忆。可以说,彼时的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符号,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载体。
从进入大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互联网迅速普及,新鲜事物应接不暇,我也早已没了当时的闲情逸致去修炼“独门绝技”。然而,出于惯性,我还会关注一些“武事”。
这期间,知名的“武事”有如下几桩:
2012年,闫芳因“最强太极推手”爆火于网络,视频显示,数位大小伙子轮番上阵,面对闫芳,有的站着就跌出两米开外,有的伸手就上蹿下跳地大叫。掌风所及,击倒一大片。闫芳声称,这种情形只适用于练了太极拳并有一定功力的人,普通人达不到那样的效果。而事实证明,闫芳的“推手”更多的是一种表演。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秦皇岛太极拳研究会主席贾仲满表示,把一堆人全给推的东倒西歪,这个谁也做不到,不可能做到那种程度。
闫芳的此事的结局,是李经梧后人以“影响恶劣“为名,将闫芳开除山门。
2013年, “天山论剑武林大会”在新疆阜康市天山天池湖畔举行,来自少林、武当、崆峒、昆仑、峨嵋等11大门派的传承人在现场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拳法套路,盛况空前。掌门手中兵刃足够拉风。青城派手执湛卢剑,苌家拳紧握八卦鸡爪鸳鸯钺,昆仑派拎着两根毛笔,崆峒派宝贝最多,腰系铜烟壶、铁链、铁筷、九节鞭、金瓜锤……不过这场“武林大会”主要以表演、展示为主,缺乏精彩的“对打”场面,现场观众表示场面并不好看。
后来的互动环节更令人大跌眼镜:崆峒派掌门人白义海原本想表现出四两拨千斤的灵巧,但却在与观众的对决中没占到便宜,双方比划了有近两分钟的时间后,均累得气喘吁吁,最后在大师一句“点到为止”中收场。对此,华西都市报失望地发了一则评论:《掌门难镇场 武林已有恙》。
这些“武事”,均令社会各界对传统武术提出了很多质疑。
近日来的“徐晓冬20秒KO雷雷”事件,把传统武术推向了一个更加尴尬的境地。这场约战引发的关注超乎寻常,短短几日,视频累计点击数破亿,微信指数上,“徐晓冬”的搜索量飙升到了500多万。
全民关注的压力下,一瞬间,以太极为代表的传统武术似乎成了众矢之的,责难声,痛惜声交织,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留言:传统武术能打吗?
毋庸置疑的是,不管传统武术以前能不能打,在近代以来的演变中,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已经大大弱化了。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传统武术的体育化、项目化改造持续了上百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里,武术的技击特性遭到一定程度上的压制,表演性的套路形式却一直被提倡。
在1978年《武术》教材中,武术被定义为:“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它是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武术即套路。
然而1983年《武术》教材对概念进行了修改:“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律,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如果对比两条定义,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变化。后者则将套路和格斗分开,此后,武术定义不断被修修补补,但武术具有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这个观念成为人们对武术的基本稳定的认识。2004年《中国武术教程》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
已故武术家赵道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这样讲:“现在,我说不清有多少万中国人正在苦练传统拳术,可我也说不出有谁敢站出来向国际拳坛挑战并称王世界。倘若我们不承认我们的人种先天不济事,那就不得不承认我们引以为荣的民间传统拳术在技击方面已经是老牛破车、干疮百孔了。”
可以说,近些年,我对传统武术观感经历了一个虔信-观察-失落-期待的过程。传统武术有了徐晓冬这条“鲶鱼”,或许走得更健康。如《武魂》杂志前主编蓝石先生说,传武真功夫一定要自己走出困局,知耻,反思,从武打片走出来,从杂耍、从某些栏目的花活走出来,形成新时代传统武术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会打破国人心中的中国功夫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也可能彻底使旧武术体系“休克”然后“重新启动”。不过只有这样,武术的实战性方面才有希望。
点击图片免费试听读者·书房推荐的微课程
我们正在消费全世界。我们正在从一个中国公民变成一个全球公民。在这种情况下,对世界了解更多一点,学会从全球的视角去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就变得很有意思。他是视频节目“罗辑思维”最早的策划人。在跟随“罗胖”的这三四年,他早已学会怎样把复杂的历史知识用“人话”说出来,一些学术性很强的内容,经过他的讲述,变成了一个个非常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