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带一路”系列报道多角度发力,生动阐释丝路精神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如何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听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颇下功夫,多个专题报道以百姓身边事例为切口,见微知著讲述“一带一路”建设是如何将世界各国联结到一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挥中央媒体实力,持续推出“一带一路解码”“行走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进行时”“探秘海上丝绸之路”等系列报道。这些系列报道有点有面,有理论阐释,有行走采风,有故事讲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人民生产生活的巨大改变。
系列专题全面报道,有理论,有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先后推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解码”“行走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进行时”“探秘海上丝绸之路”等专题报道;经济之声推出了“一带一路智库说”等报道。中国之声“一带一路解码”,经济之声“一带一路智库说”等报道邀请专家学者作为特约评论员,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一带一路的沿线各国都有出彩机会”节目分析了“一带一路”被各国广为接受并参与的原因,指出所有沿线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和贡献多少,政治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不“亮拳头”、不“秀肌肉”,只要有合作和发展的愿望,都可以参与进来。“软硬并举是打通设施联通任督二脉的正确方式”节目则阐释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愿景,认为高质量的硬件和高效的软件相互匹配,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任督二脉”。此外,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一带一路新航程”,《新闻纵横》“习主席一带一路时刻”等专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上的重要讲话和论坛主题,把握时度效,通过记者连线、专家解读、专题展播等形式,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报道。
沿一带一路行进,讲述丝路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体验异域风土人情,感受“一带一路”合作,见闻互利共赢局面。“行走在一带一路”节目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走访中亚地区的万亩棉田,介绍中塔两国利用优势产能互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探秘海上丝绸之路”节目则以海上丝绸之路作为线索,先后走进广州、泉州、扬州、徐闻、山东琅琊港等港口,介绍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如今这些港口进出口货物量、进出境人员均达到历史新高,跨境电商的繁荣发展让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节目认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年,跨越亚非欧,具有悠久历史。而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新起锚,新的丝路故事已拉开帷幕。
生动事例阐释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何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听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颇下功夫,多个专题以百姓身边事例为切口,见微知著讲述“一带一路”建设是如何将世界各国联结到一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之声“解码一带一路”用听众最常使用的微信朋友圈举例,主播带领听众每期逛逛“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去中国的好邻居家“串了串门”,向听众介绍从“一带一路”朋友那里收获的闪亮“新名片”,以及拆开“一带一路”的“大红包”。“牵手,我们是连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节目,讲述了印度孟买的三轮摩托车如今可以扫描二维码付费。这是支付宝“技术出海”的成功范例,帮助当地建立起了普惠金融模式。“一带一路与人民币的国际旅程”节目则带领听众来到哈萨克斯坦,见证当地主要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店、ATM机和商户都可以受理银联卡业务,讲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而“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又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节目还推出了“一带一路自贸区大棋局”“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大合唱”“一带一路的红包有多红”等报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带一路”合作的美好前景,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多档系列节目,紧扣“一带一路”时间节点,展开了主题鲜明的宣传报道,突出历史感和现实感,全面地梳理了“一带一路”合作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取得良好宣传效果,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