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书本 感受书香

北宋宰相章惇简介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2018-01-03 13:08:54栏目:名人
TAG:

北宋宰相章惇简介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章惇个人资料

中文名:岑参

别名:字子厚、章申公、章七、号大涤翁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北宋

所处时代:北宋时期

出生地: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

出生时间:公元1035年  逝世时间:公元1105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职位:左仆射、上柱国、观文殿大学、太师、魏国公

爵位:豫章郡开国公→申国公→魏国公

成就:熙宁变法,开疆拓土,出将入相

章惇简介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汉族,浦城人(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武进知县等职,政绩显著。率军平定了湖北、湖南等地群蛮,开拓西南地区,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参与熙宁变法,协助推行新法,变法失败后被贬。

元祐八年(1093年),拜相,继续改革弊政,执政期间,贬斥旧党,恢复熙宁新法,对元祐法令也有所吸取,采用取优排劣之法,进行了诸多重大改革措施。对外征服西夏,攻灭吐蕃。元符三年(1100年),罢相,不断受到攻击。崇宁四年(1105年),去世,葬于长兴(今浙江长兴)。大观三年恢复名誉。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追封魏国公。

章惇生平简介

章惇,北宋改革家。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举进士第,为商洛(今陕西丹凤西北)县令。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章惇任编修三司条例官,后历任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等职。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为荆湖路察访,开梅山,经制南、北江,籍户搜田,贷给牛种,设立郡县,妥善地调整了宋廷与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熙宁七年至八年,任三司使,是新法派中的一名重要人物。元丰三年(1080),任参知政事,后又出任地方官。五年,拜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章惇任知枢密院事。时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无敢言者。章惇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并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守旧派在辩论失败后,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知汝州(今河南临汝)。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惇以“绍述”为己任,恢复青苗、免役诸法,并起用新法派的蔡卞、曾布等人,对守旧派进行打击,使部分新法得以继续推行。他力主对西夏作战,筑堡开边,取得胜利。章惇任相期间,“不肯以官爵私所亲”,为世所称。哲宗死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向太后主张立端王(即宋徽宗赵佶),章惇提出异议,认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因此,在赵佶即位后,章惇被贬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接着又连遭贬逐,最后死于睦州(今浙江建德东)。

章惇墓

北宋宰相章惇的墓,位于浙江省长兴县九龙山,章惇的父母亦葬于九龙山,章惇的不少后裔也葬于此山,章惇墓属长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22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