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书本 感受书香

唐休璟简介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2018-01-03 13:09:20栏目:名人
TAG:

唐休璟简介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唐休璟个人资料

中文名:唐休璟

别名:名璿,字休璟,以字行

谥号:忠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唐朝时期

出生地: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

出生时间:公元627年   逝世时间:公元712年

职业:唐朝宰相、名将

职位:同中书门下三品

爵位:酒泉郡公→宋国公

成就:洪源谷大败吐蕃

代表作品:《谏罢丰州书》

唐休璟简介

唐休璟字休璟(公元627年-公元712年),名璿,以字行,京兆始平人(今陕西兴平),唐朝宰相、名将。

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二卫大将军。长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三品,寻转太子右庶子,后加位辅国大将军,累封宋国公。神龙二年(706年),致仕,但不久又被起复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延和元年(712年),唐休璟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唐休璟生平简介

唐休璟(627—712年),名璇,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人(今陕西兴平东南),唐朝名将。

唐休璟的曾祖父唐规,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安邑)县公;祖父唐宗,在隋朝大业末年出任朔方(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郡丞。时值隋未大乱,梁师都乘机起兵反隋,欲占据朔方,唐宗宁死不屈,最后被梁师都杀害。

唐休璟很小便成为孤儿,先后拜马嘉运、贾公彦为师,授传《易》《礼》。由于唐休璟刻苦好学,很快便举明经。永徽中,唐休璟在吴王李恪的府中出任典签,因“无异材”,被调任营州(治柳城,今辽宁朝阳)户曹。

调露元年(679年),突厥叛唐,并击败唐将萧嗣业,声势益振。同时还煽动奚、契丹部落,侵犯边境,掠夺财物。不久,羯胡与桑干突厥也起兵反唐。十月,突厥引奚、契丹攻掠营州,营州都督周道务遂派遣唐休璟率兵征讨,唐休璟于独护山大破敌兵,斩获甚众。经此一战,叛军的攻势被暂时遏制。唐休璟因此战的胜利,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元年(682年),后突厥阿史那骨笃禄自称可汗,再次起兵反唐,不断攻掠唐北方边地各州。弘道元年(683年)二月,突厥叛众又相继入寇定州(治定县,今河北定州)、妫州(治今河北怀来东南),被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击败。三月,骨咄禄又率部围攻单于都护府,俘杀司马张行师。唐庭以胜州(治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都督王本立、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都督李崇义率军分道援救,都被突厥击败。五月,骨咄禄攻掠蔚州(治灵丘,今属山西),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部在朝那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南、黄河北)截击,官军大败,崔智辩战败被俘杀。

阿史那骨咄禄连败唐朝三大都督,朝廷大震,以致多数大臣提议废罢丰州,迁其百姓于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夏二州。唐休璟对朝廷这种软弱的作法表示坚决的反对,他在给唐高宗的奏书中说道:“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乃以灵、夏为边界。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旧唐书·唐休璟列传》)在唐休璟的一再坚持下,朝廷采纳了唐休璟的建议,丰州得以保存下来。事实证明,丰州的保存,在后来唐朝抵御突厥入侵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但朝廷的大权却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鉴于唐休璟的优异表现,尤其是在坚持不废丰州的问题上更是使他名声大震,这逐渐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不久,武则天唐中宗废为庐陵王,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自己临朝称制。此后又相继平定了各方的反对势力,开始专制朝政。垂拱(685—688年)中,武则天将唐休璟调往西域,出任安西副都护。

此时西域的形势对唐极非常不利,安西四镇皆被吐蕃占领。唐休璟刚到任,便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原来唐朝为消除西边威胁,决定与吐蕃展开决战,便于永昌元年(689年)五月,以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负责指挥全军。但韦待价无将帅之才,临阵时慌乱不堪,只好勉强应战。时值天降大雪,唐军粮运不继,士兵饥寒交迫,死亡甚众。而久居高原的吐蕃军则乘势进击,连克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等重镇。唐军大败而还。武则天大怒不已,将韦待价除名流放。刚到任的唐休璟立即组织人力物收容前方败回的士兵。由于指挥得力,没有再给吐蕃军以可乘之机,西部边境暂得到了安定。

不久,唐休璟迁西州(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都督。唐休璟在任期间,运筹帷幄,成功地收复了安西四镇:即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碎叶(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及巴尔喀什湖南)的作战。

安西都护府是唐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攻灭高昌后,于九月在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雅尔湖村附近)设置的,负责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王方翼出任安都护后,筑碎叶城替代了焉耆。和一般羁縻州府不同,安西四镇乃是唐朝西域边防的军事重镇,是唐朝通往西亚的交通道。唐恢复了再西域的统治使吐蕃深感不安,于是在垂拱三年(687年),吐蕃军翻越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进入西域,攻克安西四镇,而后长驱东入,前锋直达敦煌(今甘肃敦煌西)。

吐蕃于再克四镇以后,为了进一步向西突厥十姓故地进行扩张,扶立兴者亡可汗阿史那元庆长子阿史那馁子为西突厥可汗,立国碎叶川西弩失毕之地,兴兵犯唐,企图独霸西域。就在吐蕃兵势渐盛之时,吐蕃内部却发生的问题。天授二年(691年),吐蕃赞普都松芒波杰不甘政权为噶尔家族专断,第一次亲自主持了这一年的盟会。定期盟会制度是吐蕃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此次褫夺大论噶尔·钦陵的主盟权,可见该家族地位之不稳。此时的唐军由于在河陇战场的连续失利,便改向西域发展。

唐休璟抓住吐蕃内争的有利时机,上表朝廷,请求发兵抵御吐蕃,收复安西四镇。武则天遂于长寿元年(692年),破例启用了仪风三年曾随刘审礼西征而被蕃军俘虏,熟谙吐蕃军情的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由唐休璟负责出谋划策,王孝杰负责统兵出征。为此,唐休璟重新调整了边防部署,周密策划了这次大规模的反攻作战。比如鉴于唐军兵力有限,唐休璟就特意联合了武卫大将军、附唐的原西突厥首领阿史那忠节共同出兵,从而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

长寿元年(692年)十月,王孝杰率部抵达西域后,立即从西州出发。由于唐休璟布置周密,王孝杰大破受吐蕃册封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馁子,击败噶尔·钦陵的援军。随后,王孝杰率唐军转战数千里,一路势如破竹,直至于阗等地,大破吐蕃。二十五日,王孝杰乘胜一举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等镇。突骑施(突厥部落之一,其地当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热海以东)首领乌质勒也乘机助唐发起攻击,自东突厥手中夺回碎叶城,交付于唐。自此,唐朝重新收得安西四镇。在接受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后,武则天为巩固西域的边防,重新加强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派重兵(24000人)驻守四镇,还将安西大都护府还治龟兹,从而摧毁了吐蕃苦心建立的西域统治体制。至此,唐与吐蕃结束了在西域反覆争夺的局面,安西四镇的形势逐渐稳定下来。

唐朝在此战作战中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收复安西四镇,与唐休璟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在战机的选择上,唐休璟利用了吐蕃内乱、军心不稳这一缺点,主张果断出击。在对手的选择上,主张以打击吐蕃为主,并不失时宜地联合西突厥、突骑施等部落,不仅成功瓦解了吐蕃的联盟,还解决了兵源问题。在作战指导上,鉴于从唐朝本土到西域的道路遥远险阻,后勤供应困难,唐休璟制定了长驱直入、连续作战的战术,不给吐蕃以喘吸之机,最终速战速决。

安西四镇的收复,对唐朝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武则天接到捷报后,显得无比的兴奋,她对侍臣说:“昔贞观中贝绫,得此蕃城,其后西陲不守,并陷吐蕃。今既尽复于旧,边境自然无事。”(《旧唐书·王孝杰列传》)战后,王孝杰因军功晋升为左卫大将军,而唐休璟因无“军功”,没得到任何封赏。

圣历二年(699年),唐休璟调任河陇防线,官拜司卫卿,兼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

吐蕃见西域已为唐军所收复,一时无力攻占,便将战场转自河陇地区。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二十一日,吐蕃经过一段整顿内政以后,赞普器弩悉弄亲自率大军出征。器弩悉弄令大将麴莽布支率数万兵马进攻凉州,并准备围攻昌松(今甘肃武威东南),自已驻兵河州(治枹罕,今甘肃临夏)为后援。

大兵压境,唐休璟没有据城死守,而是指挥数千唐军主动出击,双方在昌松附近的港源谷遭遇,列阵对峙。唐休璟登高眺望敌阵,见吐蕃士兵旗铠鲜明,气势极盛。便对部下说:“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旧唐书·唐休璟列传》)随后唐休璟亲自披甲上阵,跃马挥刀杀入冲向敌营。唐军士卒在唐休璟的鼓舞下,士气高涨,群情激奋,一时喊杀声震天。吐蕃军逐渐难以抵挡。唐休璟乘机指挥唐军一鼓作气,先后六次击败吐蕃军,斩杀吐蕃军2500人,并俘获两员副将。吐蕃军大败而逃。随后唐休璟筑“京观”而还。

此次作战,身为主帅的唐休璟在面对强敌的情况下,不采取固守待援的下策,而是主动出击。战前够激励士卒,并对蕃军军情了如指掌,临阵又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加上将士同心,最终获得胜利。

此战后,唐休璟入朝。吐蕃在战败之后,于长安元年(701年)九月十五日派大臣论弥萨前来求和,武则天大喜,于十九日在麟德殿设宴款待吐蕃使者,唐休璟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席间,武则天发现吐蕃使者常偷看唐休璟,便问是什么原因。吐蕃使者这才说:“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旧唐书·唐休璟列传》)武则天闻听此言,方知其中详情,大为惊叹,立即擢升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

长安三年(703年)七月二十一日,身为夏官尚书的唐休璟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当时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与西突厥各部落互相攻伐,结果使安西和大唐的联系一断断绝。武则天接到军情后命令唐休与各位宰相商议解决办法。俄顷间唐休璟便把商议好的办法就呈报了上来,随后派人传送边境。十几天后,安西诸州请朝廷派兵接应,具体的时间与唐休所预想的完全一样。武则天因此对唐休璟大为赞赏,感慨地说:“恨用卿晚。”并且对魏元忠、杨再思、李峤、姚元崇、李迥秀几位宰相说:“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旧唐书·唐休璟列传》)

不久,唐休璟转任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

长安四年(704年)七月,张易之等人被下狱,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其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和唐休璟审讯,但还没等此案审理完毕,事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时契丹人入塞攻唐,武则天于八月初一任命韦安石兼任检校扬州长史,初七,又任命唐休璟复拜夏官尚书,兼任幽州、营州都督、安东都护。时太子李显在东宫,唐休璟赴任之前,秘密地对太子说:“张易之兄弟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惟加防察。”(《旧唐书·唐休璟列传》)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四月二十五日,唐休璟被任命为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酒泉郡公。唐中宗还对唐休璟说:“卿曩日直言,朕今不忘。初欲召卿计事,但以遐远,兼怀北狄之忧耳。”(《旧唐书·唐休璟列传》)五月二十六日,又加特进,拜尚书右仆射。

同年秋,唐朝竟内发洪水,为此唐休璟先后再次上书,提出引咎辞职。但唐中宗没有同意,并下书安慰他道:“阴阳乖爽,事属在予,待罪私门,难依来表。”(《旧唐书·唐休璟列传》)不久,唐休璟又迁中书令、京师留守、加检校吏部尚书。后来又以唐休璟是先朝旧臣,赐实封户三百,封宋国公。

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唐休璟提出回家养老,获得批准。不久,唐休璟复出,官拜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景龙二年(708年)三月,后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率众西征西突厥突骑施,漠南空虚。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上书请求乘虚夺取漠南之地,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三受降城”,以断绝突厥的南侵之路。因为朔方军以前一直与突厥以黄河为界,唐军守河南,突厥守河北。河北岸有一拂云神祠,突厥每次入寇,必先在祠堂“谒祠祷解,然后料兵度而南”(《旧唐书·张仁愿列传》)。如乘虚占领漠南,并在河北岸修筑三城,首尾相应,即可断突厥南侵之路。奏疏送至京师后,中宗集大臣商议。这本是个非常好策略,与当年唐休璟不废丰州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但此时的唐休璟却认为“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旧唐书·张仁愿列传》)因而表示反对。最后在张仁愿的执意请求下,唐中宗最后答应了张仁愿所请。结果“六旬而三城就”,“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旧唐书·张仁愿列传》)

同年,唐休璟再次回家养老。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旧唐书·唐休璟列传》)年过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再次入相。为加官进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人们的讥笑,声誉不佳。在不断的努力下,唐休璟于景龙三年(709年)十二月初十被再次起用,仍出任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负责监修国史。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日,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殇帝李重茂即位,韦后临朝称制。不久,相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与其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废殇帝,杀韦后,扶相王即位,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九月二十三日,唐休璟拜特进,接替张仁愿的朔方道大总管之职,以备突厥。并停其旧封,另赐实封一百户。

景云二年(711年),唐休璟辞官回家,颐养天年。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唐休璟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唐廷追赠唐休璟为荆州(治江陵,今属湖北)大都督,谥曰忠。其子唐先慎袭爵,后官至陈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刺史。次子唐先择,开元中为右金吾卫将军。

唐休璟生平评价

唐休璟与裴行俭、刘仁轨、娄师德等都是文官出身,后掌管军事,出将入将,被后人传为美谈。唐休璟对边境事宜非常熟悉,东起碣石(今河北昌黎西北),西至安西四镇,连绵万里的山川要塞,他都能熟记于心,故数次出征都未尝败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22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