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书本 感受书香

吴王杨行密简介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2018-01-03 13:09:39栏目:名人
TAG:

吴王杨行密简介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杨行密个人资料

本名:杨行密

别名:字化源、杨行愍

谥号:武皇帝

庙号:太祖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吴国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十国时期

出生地: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

出生日期:公元852年  逝世时间:公元905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职位:吴王

年号:天复、天祐

在位时间:902年-905年

成就:吴国奠基人

陵墓:兴陵

杨行密简介

杨行密字化源(852年―905年),庐州合肥人(今安徽长丰),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唐朝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禅代的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杨行密生平简介

杨行密(852—905),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初名行愍,字化源,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杨行密少时孤贫,长大后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据说能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唐僖宗乾符中期(877年前后),杨行密因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被捕,刺史郑棨“奇其状貌”而释放了他。后来他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当地军吏讨厌他,要他再次出戍。临行前军吏假装关心,问他还缺什么,他奋然说:“惟少公头尔!”随即斩其首,举兵为乱。他“自募百余人,皆虓勇无行者”,统率州兵,“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逃走,他就占据了庐州。中和三年(883),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庐州刺史。

光启三年(887),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杨行密被高骈任为行军司马,率兵数千往援,屯驻于蜀冈(今江苏扬州西北),以诱敌袭营的伏击战大败毕师铎。高骈被毕师铎杀害后,杨行密缟军向城哭三日,攻破城门,占领扬州(今扬州东北)。

杨行密占领扬州后,派使者到大梁,向当时拥有兼领淮南节度使头衔的朱温表示归附之意。朱温一面派人与杨行密结盟,一面又派兵送李璠去任淮南留后。杨行密发兵击走李璠,朱温只好同意杨行密任淮南留后,双方关系已现龃龉。

文德元年(888)正月,孙儒在高邮(今属江苏)杀毕师铎等,并其部众南攻扬州。杨行密依其谋士袁袭之见先退庐州,然后进袭守备空虚的宣州(今安徽宣城)。龙纪元年(889),唐任命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派田頵等分别攻取了浙西地区的苏(今属江苏)、常(今属江苏)、润州(今镇江)。大顺二年(891),又攻取了滁(今属安徽)、和(今和县)州,势力不断扩大。

景福元年(892),杨行密攻取了楚州(今江苏淮安),对占据扬州的孙儒构成了南、西、北三面包抄的形势,孙儒就焚毁广陵城,率部渡江,号称50万,攻杨行密于宣州,几次击败田頵、刘威,杨行密打算西撤铜官(今安徽铜陵),谋士戴友规说孙儒兵多气锐,“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刘威也主张“背城坚栅”,以固守不战来挫败长途奔袭之敌。杨行密采纳了这一计策。结果孙儒“兵饥,又大疫”被击败擒杀。杨行密并其部众,选编其中精锐5000为亲军,以皂衣蒙甲,号称“黑云都”,给以特殊待遇,成为杨行密“驱之即战、靡不争先”的主力军。这一年,他再占扬州,唐廷任他为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冯弘铎来附,他又派田頵等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杨吴政权的地盘已具雏形。

乾宁四年(897),被朱温打败的朱瑾、李承嗣前来投奔杨行密,李承嗣本是李克用派去支援朱瑾的将领,他从河东带来的骑兵队伍大大加强了杨行密的兵力,于是大肆攻掠邻部。两浙钱镠、江西钟传、鄂州(今湖北武汉)杜洪等都向朱温求援,朱温派朱友恭率步骑万人南下讨伐,杨行密令都将瞿章先据黄州(今黄冈),待朱友恭来攻即南渡固守武昌寨(今武汉),杨行密又派马珣以精兵5000助守,可还是被朱友恭和杜洪打得大败,瞿章等3000余人被俘。这年八月,朱温又派葛从周率步骑万人从霍丘(今属安徽)渡淮河为西路,令庞师古率大军驻营于清口(今江苏淮阴)为东路,自北向南发起进攻。杨行密先打东路,一面用决堰纵水的办法水淹敌军,另一面又令朱瑾率精锐突袭,结果汴军大败,名将庞师古被杀。葛从周得知东路失败,也从濠梁(今安徽凤阳)撤军,退到淠河又遭伏击,各军勉强北归。

乾宁五年(898),钱镠攻苏州,杨行密所部周本战败,苏州又为钱镠所得。天复元年(901)杨行密派李神福南攻,在临安(今浙江临安北)大败钱镠,擒其将顾全武后回师。次年,冯弘铎叛变,进攻宣州,被田頵打败后率部东撤,打算逃往海上。杨行密在东塘(今江苏常熟东南)拦截,表示愿意宽容,劝其回头。冯弘铎感激涕零,杨行密就任他为节度副使,而由李神福取代其拥有实权的升州刺史之职。

乾宁二年(895),唐昭宗曾封杨行密为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唐昭宗被劫持在凤翔,派遣江淮宣慰使李俨任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进封吴王。次年,他命李神福西攻鄂州的杜洪,在君山(在今湖南岳阳)打了胜仗。同年,朱温攻打青州(今山东益都),王师范派人向他求救,他派王茂章率众往援,大败汴军,杀朱温之子朱友宁。朱温大怒,亲率大军击之,结果又被王茂章打败。然而这时宣州守将田頵由于不满杨行密在攻打钱镠时的反覆态度,起兵叛变,袭击升州。润州守将安仁义闻讯也起兵反叛,进攻常州。杨行密依靠李神福和王茂章分别将其平定。

杨行密在与各地军阀交战中胜多败少,江淮地区相对比较稳定,这与他节用安民的指导思想有关。杨行密少时孤贫,深知民间疾苦。他“驰射武伎,皆非所长,而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苦,推心待物,无所猜忌”。打败孙儒后,他在淮南“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他初到淮南时,“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天祐二年(905),杨行密派刘存再次攻打鄂州,终于活捉杜洪,控制了长江中游这一军事重镇。十一月,杨行密病死,终年54岁。后其四子杨溥为睿帝,在位时追尊杨行密为太祖武皇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22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