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基础教育资源网:www.nmjyw.cn/
内蒙古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官网:
内蒙古教育资源网: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编辑室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并结合过去十几年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下面对四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及编排思路的主要变化进行简要介绍。
一、总体结构的变化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观察物体,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及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从结构上来看,本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把实验教材中的“位置与方向” 单元后移至六年级上册;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单元进行了改编,安排在本册作为第二单元;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中的“轴对称”内容提前至本册,并与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单元中的“平移”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作为本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的内容;多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此外,本册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具体编排的变化
在具体编排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真正落实“四基”,发展“四能”,我们在很多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一些全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教材的内容结构更科学,素材资源更丰富,呈现方式更合理,更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下面主要从修订变化的角度对各单元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四则运算
通过前面七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解决问题(例5)。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的编排有两点大的变化。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为此,本单元新增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具体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概括出运算的意义。例如,关于加法的意义,教材通过呈现“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把814 km与1142 km合在一起,即把814与1142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概括加法的意义,进而概括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由解决问题到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于减、乘、除运算的编排也是如此。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本单元在编排上还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概括,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例如,“0”在四则运算中的性质比较特殊,为此,教材设置了专项探讨活动,让学生把之前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中括号”内容移到了本单元,使学生在学习中括号的过程中回顾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观察物体(二)
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安排的内容是:
二年级上册
◆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四年级下册
◆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某一个位置可能看到3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
五年级下册
◆根据给定的观察到的一个面的形状,摆出4个、5个小正方体的立体拼搭形状,使学生感受到: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不能唯一确定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
◆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单元包含两个内容:例1教学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这一内容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过来的;例2教学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是新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设计多种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看、想、做的活动过程。为此,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有观察活动,还设计有让学生动手拼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练习四第6题呈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得到的三个图形,请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这里,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在头脑中不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2.呈现清晰的活动要求与程序
本单元教材从例题到练习,处处可见“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等活动。不同活动的组合,如“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摆一摆,看一看”,呈现了操作—观察—判断的活动程序,为师生有序开展数学活动创造了条件。可以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拼搭出几何组合体,生成观察的资源;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的形状的表象;进而,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形状表象去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切实经历完整的观察过程,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目标。
(三)运算定律
关于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修订教材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一方面将加法和乘法的有关运算定律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另外还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责任编辑:haoxu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