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华南师大特岗教师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4华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东网:
华 南 师 范 大 学2014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有着70多年的悠久历史、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设有25个学院和1个学系。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5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 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340人、硕士生导师1009 多人。在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 7人、外籍院士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 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者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华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实力,为开展教育硕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4年我校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总招生指标为20名。
一、报考条件
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参加中央特岗计划和参照中央特岗计划实施的地方特岗计划,服务期满且继续留在当地学校任教;近3年年度考核合格且至少有一次考核优秀的特岗教师。同等条件下,获得县级及以上荣誉称号者优先录取。
二、招生学科领域名称(及)
教育管理(代码:920201)、学科教学(思政) (代码:920202)、学科教学(语文)(代码:920203)、学科教学(数学)(代码:920204)、学科教学(物理)(代码:920205)、学科教学(化学)(代码:920206)、学科教学(生物)(代码:920207)、学科教学()(代码:920208)、学科教学(历史)(代码:920209)、学科教学(地理)(代码:920210)、现代教育技术(代码:920214)、小学教育(代码:920215)、心理教育(代码:920216)、学前教育(代码:920218)等14个学科领域。
其中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要求录取后第一个学期(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需完全脱产在校学习;教育管理专业由教育科学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共同招生,录取时我校将参考考生志愿,并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以上两学院,对此无异议者方可报考我校。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1. 学习年限
我校在职教育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个别因工作原因不能在3年内完成学业的,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2. 培养方式
我校在职教育硕士主要采取在职兼读方式培养,相关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寒暑假进行。
四、学位授予
对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通过学位答辩,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学员,由我校授予教育硕士学位。
五、报名及录取
(一)报名办法
符合条件的特岗教师于2013年12月16日至31日期间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报名登录网址:http://www.chinadees.cn/zzlk,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和上传本人电子。
特岗教师只允许报考一所学校。为便于特岗教师兼顾工作,提倡就近报考。报名截止前,可查询各学校报名情况,调整一次所报学校。
(二)资格审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1月8日期间登录信息平台对本地区特岗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并公示。
(三)确定复试名单
我校于2014年1月13日前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资格审查结果和特岗教师的年度考核情况、本科期间学习成绩,按不低于3:1的比例择优确定复试名单并公示。
取得复试资格的特岗教师通过报名系统打印《2013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签字确认后交任教学校,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推荐意见和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
参加复试时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近3年年度考核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单复印件交我校研究生处进行审核。
(四)复试录取
所有考生必须经过复试才能录取,复试包括三个环节:资格审查、教育基础知识笔试和综合能力面试,我校根据复试情况择优录取。
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已加盖公章的资格审查表原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大学本科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单复印件一份、近3年年度考核表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到我校研招办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予录取,后果由考生自负。(责任编辑:woters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