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正确选择?这是我看过最棒的答案
Now, make your choice.
小编说
许多人喜欢调侃自己有“选择强迫症”。A和B,究竟选哪个好?选了一个,未来会不会后悔?在做选择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家人、专家给出的意见到底该不该听?小编推荐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你不妨参考作者的指导,自己“算一算”你所面临的选择,结果真的十分有趣。
最近,在分答上向我提问的问题,好像有一个趋势,就是关于如何选择工作、专业的困扰越来越多。
大家总觉得我应该知道答案。
但问题是,我不是你本人,我如何为你做出最优选择?也许我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说了一大堆,但根本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不过,我今天想和你分享一个对个人有很大帮助和影响的做选择的方法。
别人的大脑无法代替你思考
我们大家一碰到难以抉择的问题,第一个反应,一定是会去咨询别人的意见,尤其是我们认可的人的意见,比如朋友,比如专家。
可是,我们的朋友和专家的意见,真的会对我们有帮助吗?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能够帮我们做人生的决定吗?
比如,一个女孩到了想结婚的年龄,有三个男孩在追求她:
一个年轻多金,
一个幽默有魅力,
一个顾家体贴。
选哪一个做老公?好难的选择。
通常的结果,她一定会去和闺蜜商量。很多时候,闺蜜给出的意见一定是闺蜜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可未必是适合女孩的那一个。
我们每一个人在做选择决定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很多的因素,例如:
我自己对待世界的看法
我的价值观人生观
我的喜好
我对我自己能力的了解
我如何与人相处
我如何与这个世界对话
我愿意付出的成本,我能够接受的代价
……
你在考虑选择时,你所考虑的条件和因素,是你那二三十年的经历形成的价值观。而我的答案是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所做出的最优选择。
我不是你,我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的最优选择不一定是你的最优选择。
比如,我从小就喜欢吃榴梿,你问我什么水果好吃,我肯定极力推荐你榴梿是水果之王,还剥好了亲手喂到你嘴里。如果你是天生不喜欢吃榴梿的人,你会觉得我的推荐对你毫无用处,甚至避之不及。
所以,别人的大脑,无论多聪明,都无法代替你的思考,也无法帮你决定你自己的人生。
一个很有用的做选择方法
我在十多年前,接触到了KT决策法,在我人生做很多重大选择时都起了很大作用,现在分享给你。
KT决策法是商业界最负盛名的决策模型,是一种思考系统。在出版于1965年的《理性经理人》一书中,美国人凯普纳和特雷高提出了制定有效决策的主要步骤和方法,一经推出,在各个500强公司立刻风靡,影响至今。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当我们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做比较时,我们可以用一种很清晰很理性很系统的方法步骤来考虑:
确定方向—分清目标—安排权重—评估选择—得出最优
这么说太虚?那让我们举个例子吧。
就拿刚才那个女孩要找老公来举例。
第一步:确定方向
通常来说,很多女孩会定义为“找一个最适合我的老公,能够一起过一辈子”。
当然,有一些女孩可能也会说:“找一个最帅的老公,只在乎曾经拥有。”
没问题,每个人价值观都不一样,你的选择你做主。
第二步:分清目标
这一步,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要定两个目标:一个叫必要目标,一个叫理想目标。
什么是必要目标?就是没有或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话,我绝对不考虑。
什么叫理想目标?就是除了必要目标之外,我所有考虑的其他因素和标准。
为什么我说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人分不清楚哪一些是真正的必要目标。
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些择偶标准:
专一不花/对我好/品德好/能赚钱/工作好/幽默/颜值高/有生活情趣/有才/有品味/有魅力/家庭好/身体好/会做饭/能倾听
你觉得哪些对你来说是必要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项,你根本连考虑都不考虑?
什么,你大部分都喜欢?你希望把大部分都列为你的必要条件?对不起,我觉得你不是想爱到海枯石烂,你是想等到地老天荒。
所以你看,为什么我说这一步是最难的,因为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什么都想要,希望所有的因素我们都能拥有。可问题是,哪可能所有的好事都给你一个人占了,现实通常不会给我们这么多选择。
所以,最重要的一句话是:
选择的本质是放弃。
选择的本质是放弃。
选择的本质是放弃。
重要的事情我要说三遍。
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而是因为这个选择,我们会放弃什么。
为了让你理解这一点,我们继续用找老公的例子来做解释。
我用下面的表格来显示哪些是必要目标,哪些是理想目标。再说一次,每个人的考虑不一样,你可以加减目标,可以调整顺序。
在这个例子里,专一不花/对我好/品德好成了女孩的必要目标。
如果不满足这条红线,哪怕其他条件再好,坚决不考虑。
我们来看看三个候选人的满足程度:
很明显,第三个候选人花心,所以出局。
第三步:安排权重
现在在剩下的两个候选人里面,我们来比较理想目标。
因为每个标准的重要性不一样,所以我们给每个标准定个权重,分数从1到10,10分是满分,分数可以重复。
可以看到,有生活情趣和身体好最重要,会做饭最不重要。
第四步:评估选择
现在我们进入评估打分阶段。每个标准也是给个分数,1-10分,10分最高,分数可以重复。
然后我们把权重乘以标准的分数。
第五步:得出最优
最后一步,召唤神龙!男人1获胜!
做完整个练习,你会发现这个方法最好的作用是,它能够让你理清楚自己所有的思绪,帮助你更全面更系统地考虑一个问题,至少是从理性的层面。
可是,人在很多时候不是理性的,尤其在面对感情的时候。所以,这个方法只是一个参考工具。
当然,你其实也可以把“咱们就是感情好,不讲理由”放在必要目标,那你就解决问题了。
回到工作机会的选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做一个评估呢?
比如这样: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你可以用你的标准重新定义,试试看给你现在正在选择的工作机会打个分。
还有,选择的标准在人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环境和你自身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一次做选择,都要重新定义标准。
听别人建议的正确方式
既然我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建模型的分析方法来评估,那我就不需要去咨询别人了吗?
错!咨询别人的建议依然很重要,关键在于你的提问方式。
我们怎样才能获取对我们有最大帮助的建议呢?
第一,问考虑因素和标准的周全性
你可以这样提问:
这是我在考虑这个选择问题时所列的所有标准,你有什么看法?
你觉得这个标准全面吗?
如果是你,你还会加哪些考量标准?
第二,搜集信息,了解事实,而不是问观点和感受
观点一定是建立在所有的事实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别人的大脑无法代替你的大脑去思考。所以要去收集事实,因为事实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打分。比如:
在考虑这个工作时,我觉得老板很重要,但是我无法判断这个老板的好坏,你能帮我了解打听一下这个老板的工作作风吗?
你知道这份工作的性质吗,需要什么能力,公司重视程度如何?
问正确的问题,才能得到有用的答案。
什么是最优的选择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在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公司工作,职位一直做到高级副总裁,是华人在外企通常能够坐到的最高位置。
最近,他去了BAT(百度、阿里、腾讯),接受了一个总监的位置,等于是降了两三级。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你会考虑这个工作机会?你不担心别人怎么样看待你吗?会不会觉得你是职业生涯走了下坡路?
他说:我做出这个选择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我今年47岁,一直在传统行业工作。
这一两年,是我能够转型到互联网公司的最后窗口期。
两三年前如果我跳槽,我可以拿到副总裁的位置,但是今天以BAT人才竞争程度,我只能拿到总监的位置。
如果我不把握这个机会,以后我就没有机会进入互联网行业了。
所以,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知道以我的能力,很快在公司内部也会有机会的。
所以你看,那些在外企职业生涯到了顶端的人是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的,是怎样考虑机会成本的,是怎样考虑选择的本质就是放弃的。
大家都在不断做选择,大家都痛苦,大家都希望有个人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然后一劳永逸。
把前途和决定寄托在别人的建议里,就是把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而你依然是那个为最后结果买单的人。
选择的困难不在于选择本身,而是选择背后的需求和原则。
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需求。
回归内心,追问自己内心的答案,它通常都在那里,只是你已经很久没有去看望它了。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选择最适合你自己的就好。
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和最优的选择,只有当下最适合你的。
从围城心理来说,就算是你选择了A,一段时间之后,当事情进展不顺利,你还是后悔没有选另外一个B,因为这时你只会看到B的优点,而不会看到它的缺点。这是人性。
所以,一旦选了就开始去做,就算选错了,也没有什么,大部分选择都不是性命攸关的,选错了,成本又有多大?人一辈子长着呢。
不管做了什么选择,要坚守,不要轻易放弃。
拿起笔来,试试本文介绍的KT决策法
你的计算结果怎么样?
作者简介:洪老爷,领英专栏作家。致力于采访百位百万年薪高管,提供最接地气的职业建议。公众号:洪老爷的百万年薪成长手册(ID:honglaoyeleadership)。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原标题《不要让别人的大脑,决定你的选择》
新书推荐
长按二维码购买
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有售
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