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样,名作家们也都有一张不想被人看到的照片
今天是元宵节哦
在这里借同事小颖的照片
祝大家团团圆圆
元宵节又是周末,今天说点轻松的
你一定看过下面这张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照片
老马瞪大眼睛吐出舌头做鬼脸的瞬间,充满了喜感。明明是名满天下的世界级大作家,却像个小孩子一样调皮搞怪。
其实,摄影技术、互联网、数字化等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是幸运的,通过这些技术,大文豪们最搞怪、最坦率、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被定格记录在胶卷上,并几乎不受限制地扩散,让一向仰视他们的读者,能更接近自己喜欢的文学英雄。只不过作家本人是不是愿意看到这些照片的扩散,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穿熊装的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为桑塔格拍的这张照片相信很多人看到过,你们说是谁想出来这个拍摄创意的呢?我赌是桑塔格。
◥1892 年,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和朋友用网球拍弹空气吉他,21 岁的年轻人啊……
◥尼尔·盖曼(Neil Gaiman)把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创造的邪神克苏鲁(Cthulhu)玩偶当帽子戴头上,不得不说,眼神很搭。
◥这位模仿兔子跳的卓拉·尼尔·赫斯特(Zora Neale Hurston)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她是美国上世纪著名的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所以擅长模仿兔子舞?)。Prentiss Taylor 摄于 1935 年。
◥与上一位相比,谁都认识著名的海明威先生吧(Ernest Hemingway)。John Bryson 于 1959 年拍摄了这张六旬老汉踢罐子的照片。
◥法国二十世纪初名噪一时的女作家柯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写有“克罗蒂娜”系列、《流浪女伶》《吉吉》大量反映法国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所以1912年留下了这张扮猫女的照片,大概是体验生活……
◥什么叫狂放不羁、不拘小节?看看杜鲁门·卡波蒂(Truman Capote),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社交场所Studio 54 ,卡波蒂扔下两位女伴自顾自呼呼大睡。Ron Galella 摄于1978 年。
◥我想,这张衣冠楚楚的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美国著名记者、作家,被称为“新新闻主义之父”)和一身休闲装头发乱糟糟不修边幅的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坐在海边救生员瞭望台的照片,充分定义了什么叫:尬照。
◥在纽约州Ithaca 市郊撒欢抓蝴蝶的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关于,可以点击上图看更多哦。Carl Mydans 摄于 1958 年。
◥为什么剧作家达尔顿·特朗勃(Dalton Trumbo)能担纲起《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等经典电影的编剧工作?看看人家在洗澡时都不忘工作的热情吧。(达尔顿内心:快滚!信不信我跳出来打你!)
◥马克·吐温(Mark Twain)打台球也那么严肃。不知道跟他对阵的是哪一个……(吐温爷爷:颤抖吧!你!)
◥马娅·安杰卢(Maya Angelou)是美国重要的民权活动家、作家、诗人、编剧等,不过在芝麻街一样笑得像个天真的小孩。
如何?大作家们的尬照,是不是有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既视感?即使再严肃的作家,也会有调皮搞怪的时候,对吧?
加西亚·马尔克斯发来一个热情的手势表示赞同
其实,偶尔摆一个不那么严肃的 pose 拍个照博人一乐并不难,哪怕你是一个异常严肃的作家;同样,用非常严肃的作品来记录世界也不难,难的是当你面对动荡、变革、痛苦、不幸时,能用看似不合逻辑、看似荒诞的故事,给读者一份思考问题的动力,这种举重若轻才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这种动力不会因问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永远让人贴近现实。
你们熟悉的意大利作家伊卡洛·卡尔维诺就曾经推荐过这么一位:
“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就如同是密涅瓦从朱庇特的大脑中诞生。”
密涅瓦和朱庇特是谁?前者是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后者则是众神之王。
卡尔维诺所说的两位大神(上图)合体后,就是下面这位:
“这个世界如此辽阔,它对人类的活动一无所知,
遥远而永恒,如同一个无限长的、一动不动的黎明。”
- 喂喂,说人话!
-绳命是如此地漫长,绳命是如此地辉煌……
说话的人叫乔治·曼加内利(Giorgio Manganelli),意大利作家、记者、文学评论家,新先锋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别看上面曼加内利说的话好像很有道理很深奥,其实他长得挺萌的……
- 拍照啊,来,等我比个小心心。 - 别比了,拍完了。
除了长得萌,曼加内利最擅长的是:写尬文。而集这种能力之最大成的结晶,就是那本短篇小说集《100:小小说百篇》。为什么说曼加内利写的是“尬文”?请看几个外版封面:
感觉每一个设计师心中都在万马奔腾:写的什么鬼,你想说啥?你乱写,就别怪我乱画!
还是用卡尔维诺的话来说,曼加内利的《100:小小说百篇》“一字一词历历可辨,……无穷尽、令人无可抗拒的语言和思想游戏……”。
在这本“小小说”里面,有平淡无奇的情侣、烈士、杀手、盗贼、疯子、帝王、土匪、睡眠者、建筑师、猎人、囚犯、作家、幻想、鬼魂、时空、龙、分身、骑士、仙女、天使、动物化身和梦境中才会出现的幻象。每一篇作品都恍如一个首尾相连的莫比乌斯环,“时间头尾相接,循环往复”。
所以,设计师为上海译文这次推出的简体中文版封面也是费劲了脑汁:
给大家分享让我惊艳的几篇故事开头,您可以自己感受下:
通常情况下,在这个车站等火车的先生们,都会在等待中死去。那并非是一种令人撕心裂肺的死亡,而是平静的,甚至有些优雅的死亡。(第十篇)
住在那里,也就是四楼的那个人,不存在。我的意思不是那个套间没有人租,或者没有人住,而是说住在那里的人不存在。从某种角度上讲,情况非常简单:一个不存在的人,没有社会问题,也不需要面对与邻居交谈的小小辛苦。假如他不跟任何人打招呼,而且他也的确不去冒犯任何人,他就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此类问题。(第五十一篇)
一位缺乏幻想却热爱美食的先生,在一个公共汽车站第一次见到了他自己。他立刻认出了自己,而且只是稍稍有些吃惊。他知道,尽管此类事情并不常见,不过还是有可能发生的,甚至颇为频繁。他觉得最好不要表现出认识自己,因为他们从来没被互相引荐过。(第五十九篇)
走出那家卖须后膏的商店,一位严肃而安详的中年男子发现他的世界被人偷走了。在世界原来的位置,只剩下一堆灰色粉末。城市不见了,太阳也消失了。从那堆看起来已经完全习惯于自己作为灰尘的职业的灰尘中,没有传来任何声响。这位先生性格安静,觉得不应该大吵大闹。是发生了盗窃,虽然比通常的盗窃要严重,但仅仅是一桩盗窃而已。事实上,这位先生能够肯定,是有人趁他进商店的工夫把世界偷走了。(第六十二篇)
这条街拐角的那座房子里住着杀手,小偷正好住在他对面,不远处住的是那个恋爱的人,而女王则孤单地住在街尽头。天色灰暗,太阳不愿意到这条街上来。说实话,这的确是一条不幸的街道。(第七十六篇)
如果以上能让您对曼加内利《100:小小说百篇》产生百分之一的兴趣,可以戳下图看个究竟哦!
(完)
本文前半部分作家照片资料参考整理自:flavorwire.com
如需转载还请私信联系
相关图书推荐
《100:小小说百篇》
[意] 乔治·曼加内利|著
魏怡 菲娜|译
伊卡洛·卡尔维诺曾经这样评论曼加内利:“意大利文学界有一位无可比拟的作家,他的一字一词历历可辨,他发明了无穷尽、令人无可抗拒的语言和思想游戏……”
作品收录了一百篇小小说,每篇小说不过寥寥百字,但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与众不同,充斥着语言和思想的游戏,描绘出如同女巫夜会般的场景,构建起一个个超现实的荒诞世界。
《100》正在已奔腾的速度发往全国各地
在此之前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到豆瓣页面给点个想读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