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月入10万的00后捧上天,到底有多蠢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2017年的结束,送走了最后一批成年的90后。作为新生代网络热搜的接班人,00后的登场显得光芒万丈。
《奇葩大会》上的00后美少女作家,曾经是个学渣。班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她是废物,“考这么点分,将来等着啃老吧”。
后来她尝试做过很多事。当过Coser、写过悬疑小说、参选过偶像女团、当过微商,最后写公众号红了,如今月入10万,高调逆袭。
她说,等自己的书出版了,就给曾嘲笑过她的人一人发一本,让他们看看。
节目中,蔡康永问:“所以你觉得你完成了对于瞧不起你的老师跟同学的报复吗?”
慎重思考后,她回答“算是吧”。
和她相似,走红网络的李昕泽、喻言等,还未成年就已经融资过百万,当上公司CEO,走向不少人心中的人生巅峰。
号称初三就已经是某公司联合创始人的喻言上节目时,提到自己已拿到上百万投资,可很多成年人还在拿死工资。
金钱上的成功,给了00后底气,也让无数人吹捧,顺便黑一把前人。类似于“00后已经月入10万了,90后还在读研”的言论层出不穷。
可把“天选之子”的人生模式奉为圭臬、盲目尬吹,恰恰忽略掉了最重要的几个人生节点。
偶然成功不可复制
对00后的大肆追捧,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无论在哪个年代,“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成名和发财不是理想的必修课,铺天盖地的过誉,只会导致畸形结果。
2009年,广东一名6岁的小学生说自己的理想是做官,而且是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不可否认,时代发展确实推动着人类的进化。
千元智能手机的诞生,让四驱车、芭比娃娃逐渐淡出市场。94.3%的00后有自己专属的数码产品,60.8%的中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手机。
▲00后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
《00后智能手机及APP使用习惯研究报告》
信息爆炸与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21世纪的“去中心化”愈演愈烈,也让00后透过玻璃屏幕看到了除“读书”以外的更多可能。
▲2018年北电艺考现场
BBC的一项跟踪调查发现,如今英国孩子们的十大理想职业中,排名前三是体育明星、流行歌星和演员。而在25年前,教师、银行家和医生是最热门的选择。
对于这一现象,将近四分之三的英国父母认为,媒体宣传是影响孩子梦想的最大因素。
明星真人选秀节目,特别是同龄人的爆红,似乎让00后看到了出名的捷径。
中国泛滥的“网红”文化,也异曲同工。
▲网红直播
许多人都渴望像00后美女作家一样,拥有自己的追随者,成名立业。
但“出名”,实在是极偶然的小概率事件。无法家喻户晓的人,是大多数。
另外,在中国,高收入群体只是少数。真正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变革与消费转型的,是21世纪以来猛增的中产阶级。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2000年~2012年间,所占城市家庭的比例由4%上升到了68%。
家庭年收入介于10.6万~22.9万元人民币的群体被研究者称为“上层中产阶级”。
将“月薪10万”盲目套用到自己身上打鸡血,无疑是不可取的。
更为可怕的是,对“成功”00后的过度宣传,为学生找到除读书外的另一突破口。
各色00后在金钱上的成功,再一次将“不读书也会赚大钱”的想法植入到人的脑子里,但他们会忽视概率问题,也会忽视那些“成功”的00后拥有的超乎常人的资源和家庭支持。
未脱贫的成年人不必怀疑人生
“00后已经月入10万了,而90后还在读研”的言论,放在20世纪也是如出一辙。
前有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并高喊:“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
后有教授、工程师们抱怨:“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在这个急于求成的时代,“读书”反倒是一项风险投资。00后的后来居上,让深处就业压力下的人们,惶惶不安。
每个人身边总会碰见几个不考虑升学的富几代,或是类似“你怎么还在读书”“爸妈给的钱够用吗”的关心问候。
于是00后爆红的成功模式,也让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地寻找新的可能。《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
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后,CEO也成了一项大众化职业。
但就在这庞大的创业青年群体当中,以浙江省的大学生为例,初次创业成功率仅在5%左右。想要成为真正的创业巨头,一个高中生更难胜任。
2017年出席“乌镇饭局”的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等20位互联网大佬,几乎清一色毕业于中国名校。
斯坦福大学校友每年能创造2.7万亿美金的收入,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时代周刊》2010年评选的“美国十大最成功辍学生”,比尔·盖茨居榜首,被称为“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
比尔·盖茨本人却并不认同:“虽然我从大学辍学,也幸运地在软件行业追求事业,但拿到学位是一条更加稳妥的通往成功的道路。”
他援引美国乔治敦大学的数据解释,高中辍学与专业学位的总体收入差距超过345.2万美元,全美2/3的工作也都需要大学文凭。少数人的成功,并不能将读书置于无用之地。
《2017年研招报告》显示,2006年攻读在职研究生的人数仅为29.1万人,2015年这项数字已翻了2倍,达到58.8万人。曾提早迈入社会的工作者,也挤破脑袋想回到校园。
更何况,这种把“高收入”奉为圭臬的成功学其实并不靠谱。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的报告提出,低教育是导致城镇贫困家庭收入低的关键。
▲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数量呈正比
《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报告》
关于《奇葩大会》的话题“不会读书一定是废物吗”,答案也许是:他们不是废物,但摒弃学习的人,确实不过夜郎自大而已。
幸福感和金钱联系不是最紧密
叔本华说:“天才就是最痛苦的人。”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从1938年开始了一项关于“如何获取幸福人生”的长期研究,到2018年,共有724个美国人参与其中。
每年,他们都要向哈佛“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婚姻和家庭、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经过对80年来数据的分析,心理学家发现,有一样东西与人类的幸福程度联系最为紧密,不是月收入,也不是天才的智商,而是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质量。
《恶性自恋》的作者萨姆·瓦克宁是一名“高智商自恋者”,在他眼里普通人的智力和黑猩猩一样,他不能对任何人付出真心。
“我不认为自己会有朋友,因为我不会和别人有情感联系,如果我和你交了朋友,我就会想我能得到什么。这是一份受到污染的友谊。”
回顾那些走红网络的00后,大多“高处不胜寒”。
在中国宣传的00后“成功神话”里,他们被拱上天选之子的宝座。无限放大异于常人的独特性,加深了当代人对自我的狂热。
如果社会成员都是所谓的“天选之子”,那和生活在世界末日并没有什么差别。
面对盲目吹捧00后“天才”的论调,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里早就给出了答案: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天资聪颖之人,不受后天教育也会成为普通人;若是平凡之人再不接受后天教育,可能连普通人都成为不了。
这个世界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只是它给予的回报,不只局限在月薪上。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18年第7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笔写文,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寻找共鸣,治疗你所有不开心。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转载请联系原公号。
新书推荐
长按二维码购买
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有售
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