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里的那位画家到底在观察什么?丨 村上广播
大家好,随着《刺杀骑士团长》正式上市开始销售
“村上广播”将陆续推出一些关于本书的书评。
-
今天分享作家苗炜老师的一篇《刺杀骑士团长》的书评
苗炜老师以”画“的元素,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他眼中的
有关《刺杀骑士团长》的秘密
-
本文转载自 苗炜 个人公众号 苗师傅(miaoweidaye)
原题目《骑士团长的秘密》,已获授权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
▲ 渐江《仿巨然山水画册》
有一位厨师叫孙大有,在一家大饭店工作,饭店里偶尔会举办拍卖会,孙大有就去看预展,也溜进拍卖会现场看看热闹。一来二去,喜欢上了明代的绘画,还有瓷器。然后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品收藏之路,到古玩市场转转,到小型拍卖会上试试。有一天买了一幅小画,据说是明清之际的,是一幅自画像,一个人坐在一棵树下,签名中有一个“八”字,孙大有认为,这是八大山人的画,可八大山人的签名,八该是打头的,他买的这幅画,签名“八”字上头还有一个字,太草,认不出。孙大有不管,把这幅画挂在床头,每天都端详。有一天晚上,他弄了两个菜,热了一壶酒,坐在床边,一边吃一边看画,忽然画里那人,手指动了动,孙大有以为自己眼花了,定睛看,画中人面带笑意,的确在动,指指酒杯再指自己的嘴,意思是,我也要喝一杯。孙大有就说,你下来,咱们喝!画中人伸了个懒腰,就下来了,孙大有弄了个酒杯,两人对饮。
▲渐江《仿巨然山水画册》
来人叫余八,能写会画,却是个哑巴。孙大有问什么,余八都要在纸上写写画画来回答。余八来自1644年的南京,是个画工,也做点儿雕版印刷的活儿。孙大有问东问西,余八就邀请他,你跟我回到明末的南京去看看呗。孙大有一拍大腿,跟着余八走进墙上的画中,他到了南京,跟余八一起开了一家叫大有轩的古玩店。以往,他看明代的大花瓶,都是宝贝,穿越到了南京,收了一屋子的花瓶,看着也就是俗物。在南京,他碰到了传教士陆亚烈,陆亚烈送给孙大有一根石墨笔,余八经过一番改造,把石墨笔变成了有木头笔杆的铅笔。余八是个画工,画什么都追求“像真的一样”,明代文人瞧不上这样的作品,可余八凭借自己的画可以穿梭于时空。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土豆烧熟了》。作者是我。
▲渐江《仿巨然山水画册》
故事的灵感呢,来自明末四僧的绘画。我记得在一本画册上见过一幅自画像,廖廖几笔,颇为生动。可翻了故宫博物院新出版的四僧画集,却找不到。估计是我记忆有误,那自画像不是出自四僧。四僧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渐江的画。有一本山水册上的几张,是水墨,但我看着,总觉得是铅笔素描。有一本《素描的要义》,上面说,手里拿着一支笔看到的世界,和手里没有笔看到的不一样。这句话我反复引用过好多次,印象实在太深了。为啥呢,因为我特别羡慕会画画的人。
好多大作家,也喜欢画画。帕慕克在《卫报》上写过一篇文章,讲他和画家基弗的会面。帕慕克是正经学过画的,从7岁画到22岁,
“我渴望成为画家,花了好多时间练画,特别是青春期那段。家里人很支持我。我有一间摆满了老家具的画室,在伊斯坦布尔某幢公寓里。我计划有朝一日成为著名画家。”
帕慕克后来成了小说家,写得扎实,《我的名字叫红》,写的是细密画,叙述之沉稳细腻,也跟细密画一样。他和基弗见面,想给基弗看看他笔记本上的小画,而基弗说,我也想当作家呢。帕慕克那篇文章,谈论了质感这个最要命的问题,texture手感质地,作家怎么描述一个苹果或者一件毛衣,都难以传达出那种独特的质感,可你看看塞尚的苹果,能感到它的重量,或者摸一件好的羊绒衫,手都觉得舒服。
▲基弗的画
村上春树的新小说《刺杀骑士团长》,写的是画家的故事,主角“我”是一名画家,肖像画画家,给人画肖像,然后拿钱走人。离婚之后,搬入一位老画家山间的居所(兼工作室),在阁楼上发现了一幅画作,这幅画叫《刺杀骑士团长》,画中的骑士团长,能从画里走下来,是个60厘米的小矮人,在现实世界中作为纯粹的理念存在。故事中说,老画家原本是学油画的,后来改画日本画。所谓日本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所以小说读到这里,就放下,在网上搜了搜日本画,看了一点葛饰北斋,也还是没概念。家里的书柜上,倒是摆着一张日本画,当年从大英博物馆买的纪念品,snow in the konan district of osaka,这幅画和村上书中所描述的刺杀骑士团长中的所谓飞鸟时代装束,肯定不是一回事。但是呢,这幅小印刷品,我天天看见,在头脑中挥之不去,想到骑士团长,就想到这幅画的画中人,由此可见,画的直观力量,从文字描述上,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可脑子里的画面还是这样的。
▲snow in the konan district of osaka
说到肖像画,自然想到有一本书叫《蓝围巾男人》,作者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叫马丁盖福特,他给卢西安弗洛伊德当过一次模特儿,马丁把这幅画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了这本书。这幅画一共画了七个月,从冬天到来年夏天,期间马丁去弗洛伊德画室共计四十次,每次三个小时。如果《刺杀骑士团长》中的肖像画家按照这个速度给书中人物画肖像,那这个故事就没法讲了。好在画画可长可短,两三个礼拜也行,一两天也行。村上在书中写到肖像画的完成状态与未完成的状态,我们看看弗洛伊德是怎么说的——
"我认为画到一半的时候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一个画家知道了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就不愿意继续画下去了。绘画就像那些食谱,你做了很多事情,精心烹制一只鸭子,最终却把它放在一边,只用一些鸭子皮做了一道菜。"
▲弗洛伊德和蓝围巾男人
弗洛伊德还说,他画完了就避免再看到自己的作品,但有时去别人家做客,能看到他画的肖像挂在墙上,你总不能让别人不挂出来吧。卢西安弗洛伊德是大师,他画过一个人叫约翰明顿,明顿也是个画家,后来自杀了。弗洛伊德这幅画是不是画出了约翰明顿内心的焦虑和他未来的命运呢?马丁说,弗洛伊德的风格就是展现人终有一死,兴致勃勃抓住那些衰老、时光流逝的迹象。
▲约翰明顿的肖像
有一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很喜欢绘画,他的《十章半世界史》中有一个章节就是描述一张画,由这个章节出发,他写了好多篇画家评论,这些文章结集为《另眼看艺术》,译林出版社马上就要发行这本书。巴恩斯这本书里,也谈到了弗洛伊德,说他的肖像画是对模特儿的强化,直到这个画中人取代原型,他关于肖像画的观念源于对那些与原型酷似的肖像的不满。书中说到,写话剧的羡慕写歌剧,第一幕就能有高潮出来。作家会羡慕画家的笔触,画家也羡慕作家,因为读一本书要花几个小时,可看一幅画两分钟都算多的。
说起来,我认识一个女作家,曾经给一位画家当过模特儿,那位画家很有名,能被他画,能有一张他画的肖像,是挺好的事。我瞥过一眼未完成的画作,画得一点儿也不像,也不是那么好看,这是我的第一反应,真实的第一反应。由此可见,我们是多么习惯拍照片,摄影可以美化一个人,把我拍好看点儿!把我拍得精神点儿!拍得不那么像我了,我就满意了。现在我们有自拍和美图柔肤,恨不得喜欢上磨皮后的自拍。真要坐在一个画家面前,任由他观察,画出我们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直视的自己,不是那么容易的。
巴恩斯在《另眼看艺术》的导言中写,他的父母没对他进行过特别的艺术熏陶,家里有钢琴,有几幅拙劣的油画,也看过几场戏剧演出。
“可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个地道的粗人了,热衷于体育和连环漫画,正是英国盛产的那种人。我五音不全,没学过什么乐器,在学校没修过美术。”
他后来去了法国,不过他说自己对艺术的最初的深刻印象,不是在卢浮宫,而是在画家莫罗的工作室里。莫罗的工作室对外开放,也是巴黎的旅游景点之一,空间巨大,像一个仓库,阴沉沉脏兮兮,巴恩斯说,这是生平第一次有意识地欣赏画作,因为他的画实在怪诞,在我美术欣赏的起始阶段,一幅画变形的越厉害,就越是吸引我。
村上的刺杀骑士团长中,写到老画家的工作室,干净,那幅杰作放在阁楼上,画室中找不到草稿、底稿、人物小样之类的东西。每个艺术家的工作室都不一样,有的的确非常干净,有的非常脏乱。莫罗和弗洛伊德的工作室都乱糟糟的。
村上小说中有一处情节是这样的,“我”与妻子相隔两地,做了性梦,结果让妻子怀孕了,这处应该叫“云射精”。有人吐槽,说这是老直男雨露均沾的雄心不已。村上小说中有一些性描写,但与画家相比,作家的性能力实在太差。卢西安弗洛伊德阅女无数,据说生了十多个孩子。他画了很多裸女,每一个模特儿都冲画家敞开大腿。
在巴恩斯的书中,弗洛伊德有两个金句值得记录一下。
第一,他说,艺术家谈论自己的作品,就跟网球选手在比赛中发出啊啊的吼叫一样,不必当真,没什么意义。
第二,弗洛伊德有一次去吃饭,排在前面的两个妇女的香水惹恼了他,他冲着人家喊:我痛恨香水,女人闻上去就应该是一种味道,X味。其实他们应该发明一种香水,就叫X!
村上七十了还是个温柔小资,弗洛伊德八十了还是个钢铁直男。扯远了。
回头说到观察,最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来自《最接近生活的事物》,其中一个章节就叫,作家严肃观察世界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其中说到一个叫柯克西卡的艺术家,给学生们上绘画课,学生对着模特儿画素描,都有些无聊,画的无精打采,艺术家走向模特儿,耳语几句,过了会儿,模特儿倒地不起,艺术家附身,宣布模特儿死了,学生们极震惊,此时模特儿站了起来,艺术家对学生们说:“现在开始画吧。你该意识到他在活着。”
对于我们平常看到的东西,我们太熟视无睹了。
图书推荐
点击封面可看详细
《刺杀骑士团长》
第一部显形理念篇
第二部流变隐喻篇
[日] 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村上春树时隔七年长篇巨著
关于创伤、内省、对峙、重生的力量之作
2017 年度日本小说类榜首
一幅藏匿于阁楼的惊世画作串起二战创伤与现实吊诡
童年的痛失、家庭的破碎、战争的创伤
夜半铃声和古庙洞穴
不请自来的骑士团长……
面对无法挽回的失去,
他告诉我们,
回到洞中。
直面无以名之的恶。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至销售页面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