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爱情里,结局并没有那么重要
文 | 蒋勋
爱情里,曾经有多么快乐,现在就有多么难过。
爱的表达本来就是在一种习惯和形式当中。就像现在一夫一妻的制度被建立起来了,我们也习惯用这个制度去思考爱情,可是我们要知道,人永远不是制度。
其实,每一段爱情,我们都应该回过头来问自己:我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你选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要震撼整个社会的道德跟法律,你应该要很清楚结局。如果不知道,糊里糊涂的,在遭到责备时才满怀怨悔,那我会觉得是这个人自己没有想清楚。
爱情有绝对的内在本质,也有客观的外在层面。
内在的本质可以是一个最圣洁、最崇高的东西,但它的外在则受限于许多形式:法律、道德,包括所爱的对象都是外在的现象。
所以当你个人选择无怨无悔时,可能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对方退缩、改变了。
西汉卓文君在第一任丈夫过世新寡期间,在一个非常哀伤的状态下,遇到了才华洋溢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也非常喜欢卓文君,所以作了一首诗《凤求凰》,《以琴心挑之》,就是弹琴唱给她听,卓文君就被感动了。
在这里就有一个难题:爱可不可以被替代?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卓文君的前夫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爱着卓文君,或卓文君是不是也爱他?
可是在这个时候,在她守丧期间,她却爱上了司马相如,甚至跟他私奔。那她不是背叛前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