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诺奖“陪跑之路”,路长情更长
关于村上的诺奖故事,已经不能用老梗来形容,在搜索引擎网站键入“村上春树+诺贝尔”关键字,你会看到无数“错失”,“再次错失”,”屡次错失” “依然错失”。 就连向来淡然低调的村上春树本人,为此还写过一篇文章来讲自己对诺奖的看法,直言他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在意啊。尽管如此,大众媒体对于村上和诺奖的热情依然不减,仿佛每个人都在替这位大叔着急这场文学竞赛,为他加了一场又一场的戏。
而随着两卷本《刺杀骑士团长》的问世,大家又又又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他,但关于村上是否能拿到明年的诺奖(2018年诺奖停颁),翻译村上多年的译者林少华,有自己的看法。
今天的推送,分享我们的朋友 二更·更读 对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的采访。
不管怎么样,衷心希望村上大叔可以结束这趟陪跑之旅。
▲林少华为《刺杀骑士团长》签售
2018年3月,村上春树新书《刺杀骑士团长》在中国发行,中文译本出自林少华之手,70万字的日文翻译,他花了85天。
《刺杀骑士团长》分为上下册,中文译本768页。男主人公“我”是一名画家,因为妻子提出离婚,“我”在朋友的安排下住进了著名老画家雨田具彦的山中别墅。偶然一天,“我”在别墅阁楼里发现了画作《刺杀骑士团长》,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却被深藏于阁楼、未曾传世。而随着这幅画的露面,“我”的身边也出现了一连串的怪事。
·究竟刺杀了什么?
书中,骑士团长要求“我”用厨刀将他杀死,在“我”犹豫之际,骑士团长这样说:“诸君杀的不是我,诸君此时此地杀的是邪恶的父亲。杀死邪恶的父亲,让大地吮吸他的血。”
那么,邪恶的父亲代表着什么?
▲村上春树与林少华合影(资料图)
“直接象征是纳粹主义、日本军国主义,间接象征是每个人心中的本源恶”,林少华这样总结。书中主人公“我”所发现的《刺杀骑士团长》画作来自日本著名老画家雨田具彦,雨田曾在欧洲留学,正好碰上德国纳粹主义盛行;他的弟弟雨田继彦原本是热爱钢琴的文艺少年,却因日本侵华战争需要而强征入伍,参加了南京大屠杀,这一经历导致了继彦后来的自杀。
“画家(雨田具彦)用《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来诉说心中痛苦,刺杀的正是纳粹主义、日本军国主义这样的体制之恶”。
·杀害十万人就不是大屠杀了?
书中借主人公“我”之口,对南京大屠杀发出质问:“反正有无数市民受到战斗牵连而被杀害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有人说中国人死亡数字是四十万,有人说是十万。可是,四十万人与十万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村上春树(资料图)
林少华承认,这段内容的描写令他非常震惊。“我翻译村上的作品已逾30年,这并非村上第一次提到侵华战争,但却是第一次用如此长的篇幅、如此深刻的角度来描写,”该片段在日本版中长达3页之多,译成中文后也有超过1500字,详细描述了钢琴少年雨田继彦在军官的命令下如何砍下中国俘虏的头,并质疑了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
村上在新书出版后,有记者采访问:“为何该书中有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他明确回答:“历史是之于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把它忘掉或者偷梁换柱是非常错误的。”
更读:有日本右翼分子认为村上春树之所以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为了拿诺贝尔奖,迎合中国观众。
林少华: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村上的性格不大属于,为了迎合什么而勉强自己做事的人。2003年我第一次和村上见面,那时候就有他可能得诺奖的呼声,我问了他的看法,他的回答是“读者比获奖更重要,《海边的卡夫卡》一出来就有30万读者买,这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诺贝尔奖这东西,政治味太浓,不太符合我的心意。”
更读:那《刺杀骑士团长》有没有可能终结村上诺奖的“陪跑历史”?
林少华: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曾有日本媒体分析,我也基本同意,原因有三,首先2017年获奖的是石黑一雄,虽是英籍,但出生在日本,诺奖历史上好像没有连续两届颁奖给出生国家相同的作者;其次村上的文学作品给人轻渺感,又含有推理,缺乏经典文学应有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最后是书中的性描写也不太符合诺奖伦理观。
更读:您曾与村上春树见过面,您印象中村上是怎样性格的人?
林少华:我与村上有过两次会面,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就像是“骑士团长”从画里走出来一样,说话的语气、调调、用词像极了他笔下的男主人。
当时他穿着牛仔裤、T恤,没有西装革履,也没有90°鞠躬,就握握手。他不太主动说话,聊天时眼睛也不对视,一直盯着桌面,应该是比较害羞的人。我印象中第一次见面,他主动开口的只有两句:“林先生路上交通怎么样”和“您翻译我的书这么多年,辛苦了,谢谢”。
更读:网友认为“林家铺子”(林少华的翻译风格)翻译有美化原文、辞藻华丽的嫌疑,您如何回应?
林少华:网友怎么批评都可以,但也要看到网友从专业角度提出批评的人极少。文学翻译批评是很严肃的事情,也就是对照原文,你的日文和中文造诣都要达到一定层次,需要大量阅读积累。
我作为一个30多年的翻译者、精读者,自认为比较充分地表达了村上的文风特点。有人说我华丽,我翻译40多本书,要看看华丽的部分占了几成,三五个句子里多用成语就叫华丽了啊?我认为这种批评太偏激,不可以这样。
更读:众所周知,2008年后因为种种原因,您与村上很多作品失之交臂,如今再次有机会翻译他的作品,您心情如何?
林少华:30年来,我把翻译村上的作品当成一番事业来做。去年5月4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从上海飞到青岛,当面告诉我,将由我翻译村上新书《刺杀骑士团长》,那一瞬间我真是高兴地不得了,乐不可支、喜不自胜,这样说未免有些浅薄,但真是我的心情。
翻译村上春树,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并不是说别人翻译就不好,但不能翻译我还是很有失落感。村上快70岁了,我想他也不会像原来那样一本一本地写下去,有一部这样重要的作品让我翻译,相应地画上一个句号,对我的翻译事业(沉默),怎么说呢,至少对我个人是个安慰吧;对喜欢“林家铺子”的读者也是一种补偿吧(叹气)。
更读:您也提到村上年近70岁,可能不会像从前那样写作,那您认为日本当代文坛是否有人会成为下一个村上?
林少华:我看不可能。首先,村上的语言已经形成一种不可复制、难以模仿的村上式文体;其次,村上是一个有境界、有格局、有情怀的作者,他的阅读量很大,知识结构复杂,他提到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显然是要从源头上追究日本军国主义如何产生,尤其是和当下日本有没有某种联系,是否会影响日本未来走向。这种格局非常难得,日本现在有这样的作家吗?我看没有。
全文完
文章转自公众号
二更(gengchengdu)
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图书推荐
点击封面可看详细
《刺杀骑士团长》
第一部显形理念篇
第二部流变隐喻篇
[日] 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村上春树时隔七年长篇巨著
关于创伤、内省、对峙、重生的力量之作
2017 年度日本小说类榜首
一幅藏匿于阁楼的惊世画作串起二战创伤与现实吊诡
童年的痛失、家庭的破碎、战争的创伤
夜半铃声和古庙洞穴
不请自来的骑士团长……
面对无法挽回的失去,
他告诉我们,
回到洞中。
直面无以名之的恶。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至销售页面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