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村民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
村民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带着村民种百香果结出致富果
南国都市报6月28日讯(记者 张宏波)“扶贫就跟种百香果一样,只要肯花心思、肯下力气,就会开花结果,迎来丰收。”在临高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尚骞看来,扶贫需要用心。从去年派驻第一书记后,黄尚骞带领村民种植百香果,细心解决村民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了村民心中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黄尚骞今年29岁,2017年2月临高县纪委监委任多文镇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县城生活、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写材料、办案,基本没跟土地打过交道。短短一年多时间,机关单位里白白净净的“小黄”,变成了皮肤黝黑的种植“土专家”。
凤雅村曾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黄尚骞刚来到这个村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让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面对村民的担忧与怀疑,黄尚骞用行动证明自己绝不是来走过场的。
在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刚播出时,村民收看的积极性还挺高,可后面就不愿来了。黄尚骞一了解,原来村民认为节目上讲的都是其他地方的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
节目难消化,那就把内容做成本地口味,给村民开“小灶”。每期节目结束后,黄尚骞和村干部一起,结合凤雅村的特点给村民进行课后辅导,有时还购买一些日用品进行有奖问答,激发村民学习兴趣。2017年凤雅教学点还荣获“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优秀教学点”称号。
凤雅村原来以传统的橡胶、香蕉、瓜菜种植为主,没有特色种植项目。黄尚骞跟村委会的干部通过多方研究、考察学习后,决定引进百香果种植。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们与企业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村民自愿种植百香果,企业提供种苗,实行保底价收购、全程技术跟踪服务指导。
但是,村民依旧不敢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投入成本较高。黄尚骞和村民们一起想办法,买了旧钢管代替支撑百香果的水泥柱,上面网格的辅线也用塑膜线代替了铁丝。经过技术改造,每亩投入成本从8000元降低到了4000元。
为了帮助村民种植百香果,黄尚骞学习百香果的减枝、施肥、除害等实际操作。村民们有问题,也都喜欢找黄尚骞请教,而黄尚骞也是随叫随到。
如今,凤雅村全村种植百香果130亩,34户贫困户加入了百香果种植合作社。目前,村里还与其他村合作打造百香果60亩示范基地。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见效,年亩产量在4000到60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