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海口高中学校“选课走班”下的教学管理
原标题:统筹教师结构层次 尊重学生转班需求
7月7日,2020届高一的学生们将迎来新高考改革以来的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海口市大部分高中在2017年度春季学期开始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经过几个月的“实战”,各校的“选课走班”开展得如何?高一学生是否适应?在琼招生的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后,学生的选课是否受影响?近日,记者走进海口市多所高中学校,解码“选课走班”下的教学管理。
挑战重重 选课走班带来教学冲击
选课走班教学给普通高中传统的教学管理带来不小冲击,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对教师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一年级级长冯周平认为,选课走班第一个冲击的首先是教师常规管理的复杂化。“实施选课走班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因此,包括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的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冯周平说。
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一生一课表”的订制式教学容易使同科目的各老师进度、教学方式等不一致,从而出现老师难以替代的情况,导致老师“不敢请假”“不敢生病”。
在海口市第一中学的周鹏老师看来,经过半个学期的选课走班经历,他认为新高考模式给教学带来的挑战表现在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和行政班并存已成为学校管理常态,相比起传统的教学,易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教学班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会稍显困难。”周鹏说。
科学规划 合理统筹教师的结构层次
选课走班对学校目前的师资数量和结构均带来挑战,在选课走班制下,学校不同的课程设置与不同的师资安排,会影响学生的选课。
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如果学校高一理化师资强一点,学生学得扎实,将理化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数相对就会多一些;相反,高一某学科的教师整体执教能力偏弱,选课人数相对就会少一些。因此,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数量和结构,合理统筹和调配三个学年段的师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周民认为,学校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是做好对师资的科学评估。“师资的组合在走班模式中很有讲究。”冯周民将师资的调配比作“田忌赛马”,他认为运用教师评估标准科学评估各学科任课教师团队的整体执教水平,均衡调配各个学年段的师资,能较好地保证了学生选课的稳定性,避免了学生选课的潮汐现象。
在一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学校则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选修课程。学校大力提升教师开发选修课程的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承担一科双岗任务,在出现学科教师过剩的情况下,安排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程,不仅能满足学校课程实施的需要,也能保证教师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尊重学生 满足申请转班需求
6月4日,海南省考试局发布《全国普通高校2020年在海南省招生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列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千所高校在我省招生的选考要求。《要求》显示,2020年拟在海南省招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中,“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数量为6294个,占专业总数的43.5%;选考科目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物理科目,共有6870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7.5%。
而在正式选班之前,很多高中学校已经开展过两至三次模拟选课。在海口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笪旭表示,在本学期正式选课之前,学校开展了两次模拟,在多次预演的情况下,学生选课已逐渐趋向稳定。
记者走访琼山中学时了解到,该校经过科学的准备、全面的动员以及多次的演练,在今年5月正式开展“选课走班”。经过一个多月的“走班”学习,目前仅有少量学生有转班需求。“只要学生提出,我们都会尊重学生的需求。”冯周民说,对于少数学生的转班要求,学校都会满足,不会限制学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