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校长彭龙寄语毕业生:你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2)
要永葆北外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谈到初心,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位世纪老人。她就是新中国外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今年已经103岁的伊莎白女士,现在我们经常在校园里面还可以看到她,她还经常出席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半个多世纪以前,她和丈夫柯鲁克先生作为英国共产党人,怀揣共产主义理想,穿过重重枷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解放区,在解放区艰苦的条件下投身创建英语教学工作,培养了迎接新中国解放的首批使用英语的外事干部。而后,他们又帮助筹建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在英语系任教,为北外英语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外交和英语教学领域中的杰出校友。她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祖国,把北外当作自己的家。她虽然不具有中国国籍,但却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伊莎白女士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和气质正是北外优秀传统真实的写照,希望你们走出校园后继续发扬光大。
要体现北外人的格局和担当。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薪酬出了个排行榜,北外的毕业生薪酬工资位居排行榜的前几位。薪酬高自然是好事情,它为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人生道路上自我价值的实现,薪酬并不是最主要的指标。每年的毕业典礼,我都会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讲,北外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凭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作为校长,我有这个自信。但我更加关切的是:走向社会以后,你们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初入北外时的理想和抱负,是否还有一代青年的格局和担当。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在我看来,你们这一代青年最大的际遇和机缘就是恰逢一个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世界文明、国际关系也正朝着多样化、民主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倡导的多样化、民主化的和平发展理念,在国际上不可能自发地得到呼应;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不可能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世界价值和意义也不可能自然地得到认同。这就需要你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练就成为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新时代赋予你们的新使命,你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要体现北外人的奋斗和进取。毕业典礼“Commencement”一词来源于法语,意思是“开始”。“开始”与“毕业”,两个完全时间相向不同的意思集于一体,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向毕业生们传递的信息是毕业后开启人生新的发展。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它的轨迹是不断生成的,而不是事先预设的。你无法从起点推知终点,更无法把终点还原为起点。在这场长跑中,决定你走多远的可能不是你暂时性的成绩,而是你的持久耐力、进取精神和顽强毅力。那些在人生道路上超越了别人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想超过别人,而是因为他想去更远的地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功不可能从天而降,有了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就必须准备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你们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30年前的今天,也是我们英语学院校友金立群同学毕业的日子。毕业后,金立群从未放弃过学习,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兼修金融,努力工作,拾级而上,2015年1月出任亚投行首任行长,成为立身敬诚、终日乾乾的国际金融家、外交家。同学们今天走出校园,希望你们能将刻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保持下去,不断地超越自我,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拓宽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给自己的人生交出满意的答卷。
同学们,毕业典礼吹响了嘹亮的号角,斗志昂扬,千帆竞发,带上你们的依恋、带上你们的梦想、带上你们的顽强再出发,愿你们阅尽世界河川,归来仍是少年,西三环北路这里有你们永远的家!
母校永远牵挂着你们,欢迎随时回家看看!
祝大家鹏程万里,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