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学新模式直击物理“痛点”―科研发展―中国教育和科
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终于能够松一松紧绷的神经。然而专家、学者们却并不轻松,他们都在关注高考背后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自2014年高考改革提出到现在,其相关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作为试点开始实践。然而针对这一实践,人们却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物理难”“弃考物理”等话题曾一度吵得火热。有些学生即便进入了大学也闻物理而“头大”。因此,如何贯通大中学物理,寓教于乐,是众多高校在思考的问题。
然而,在南开大学,一种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早已悄然诞生,解决大中学物理教育“痛点”,加强大中学物理教育衔接,让初入大学的学生们不再觉得“物理难”。
直击痛点 攻破物理教学难题
“怎样使用非侵入的方法知道鸡蛋的生熟程度?”“可以使用旋转的方法!”“可以采取光照的方法!”“可以给鸡蛋拍张X光片!”……学生与教师正在展开有趣的探讨。
如此有趣、接地气的物理问题出现在课堂中,是否会让你觉得物理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头大”?而这样的场景在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下的物理课堂上很常见。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
事实上,如何加强大中学物理教育的衔接,一直是困扰物理教育界的难题,这又突出表现在大中学教学内容缺乏“整体化”“联动性”设计、高中生初入大学难以适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物理教育模式难以达到师生互促互进的教学改革目标等方面。
对此,早在2008年,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学团队针对物理教育界的“瓶颈”问题,经过长时间研究探索,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参考“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对青年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形式,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以“物理学术竞赛”为载体的“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新模式直击大中学物理教育“痛点”,提出了解决措施。
“‘寓教于乐、全面培养、注重交流、师生互促’是‘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特点。”南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创始人李川勇介绍道,该模式通过竞赛“互动研讨”,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关的各类活动串联,使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自我管理、全面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引导者,也能‘精准’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竞赛为载 构筑“欢乐”物理课堂
CYPT、CUPT、NKPT,这不是什么品牌名称,而是支撑起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交流平台的赛事,是打通大中学物理的桥梁。
其中,中学的交流平台被称为“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CYPT)”,大学的交流平台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在南开大学校内被称为“南开大学物理学术竞赛(NKPT)”。
与上文中提到的“怎样使用非侵入的方法知道鸡蛋的生熟程度”类似,有趣、好玩儿、接地气儿的物理问题都可以出现在CYPT、CUPT、NKPT中。来自全国百余所大中学的学生们被划分成小组,共同探究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物理话题。大家探究理论、着手实验,在教师、同学甚至通过互联网远程联系的专家的协助下,解决问题,并通过汇报、辩论等方式“互动研讨”。
据介绍,在长期实践中,“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南开特点的“多元立体教育模式”,它以源于生活的开放性物理问题为教学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团队合作”为教学方式,利用一年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然后把各个学生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考核,就各自的研究结果进行学术汇报、质疑辩论、互动点评。
对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嘉璐来说,参加CUPT就是一个很难忘的学习过程。
“参与CUPT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参与完整‘微型’科学研究的过程,面对日常却不熟悉的物理问题,自己在文献检索、论文阅读、理论学习、模型建立、搭建实验、分析讨论以及有关软件的应用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自己的口才、思维也得到了提升锻炼。”王嘉璐说。
携手共进 搭建大中物理互通桥梁
由于南开大学的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中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开放性强,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都可以参与其中。因此,在该模式下,获益的不仅是像王嘉璐这样的大学生,中学生们也收获颇多。现就读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物理伯苓班的2016级本科生曹孟尧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高中时就参加了CYPT,这一学习过程使我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与不同学校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中,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也增强了我的沟通合作能力,明确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正因高中时参与过CYPT,进入大学后的曹孟尧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组团研究、汇报展示、寻求资源等需要长时间适应的大学学习方式。
已经拿到耶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生吕汉白也谈到,参加物理竞赛教学活动,感觉自己成长得非常迅速,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与人合作、沟通交流上也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国内较早接触到“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中学之一。当前,许多人大附中高中生正活跃于各大高校的研究所、实验室,并参与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并参与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胡继超说。
经过10年的实践,“南开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已在全国超过120所高校和62所中学得到推广,在大中学物理教学衔接、学生物理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了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去年,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还启动了‘一带一路’南开物理行活动,就是要通过推广该教育模式‘衔接’大中学教育,为更多大中学师生搭建物理教育‘互通桥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教育模式将不断创新优化,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综合素质强硬的优秀物理人才。” 李川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