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和教学中燃烧自己(2)
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徐小力教授也不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付诸笔端。多年来,他先后在国内外的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JOURNALOFPHYSICS(UK)杂志上发表学术论著五百余篇(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百余篇,部分论文他引千余次,为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创新性及前瞻性的参考资料。
谆谆善诱 诲人不倦
21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徐小力教授从事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工作20余年,以德育人,甘为人梯,开拓创新。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徐小力教授不仅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学科建设及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也颇有心得。在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自己的所学倾囊授予自己的学生,已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高新人才。他负责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建设,带领学科团队不断创新,努力攀登着科学高峰,由他负责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北京市教委第一批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团队第一批评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
在教学中,他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调动和增强他们的热情和信心。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他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到大庆油田现场进行实践活动,无论严冬还是酷暑,往往住在工地附近的活动房内,尽管屋舍简陋、粗茶淡饭、交通不便,但他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要克服一切困难,用严谨奉献的态度进行学习研究,收获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和人生经历。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充足的实验条件,他将进行科研和研究生学习的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让学生的未来之路更为顺畅。他经常自己掏钱帮助学生,如资助多名贫困病困学生完成学业,如有些同学因家庭困难买不起材料,他代为购齐等。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只有自己拥有系统、前瞻、完善的学术知识,才能培养出优秀出色的学生”徐小力教授老师说。他对知识充满渴求,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之后,他总是让自己重新回到起点,努力攀登下一个高峰。
“讲台上的徐老师不仅是一位授课老师,更像是一位没有架子的学者,他的科研实践精神诲人不倦,生活中的他平易近人,关心学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学生如此评价徐小力老师。20年的教学生涯,徐教授对学生的热心从未改变。虽然现在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还担负着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但他仍然很乐意为学生服务。一直以来,他对学生毕业后的前途和发展非常重视,学生有困难找到他时,他都会尽全力提供帮助,鼓励优秀学生继续深造,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
“在科研和教学中燃烧自己。”这是徐小力教授的人生格言。“看到学生有成绩我自己也高兴”一句朴实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徐老师献身教育的高尚师魂!徐教授认为,一名教师的师德不仅包括奉献自己的时间认真教书,生活中关心学生成长,还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他还说,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诱惑,他希望年轻一代能珍惜大学时光和现在的良好条件,抵住各种不良诱惑,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尽可能用最好的成绩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多年来他培养了一批批本科生、百余名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众多毕业生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于2006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被授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8年度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2009年度国家教育部授予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所属团队评为“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如今,徐小力教授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他追求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因为他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拥有话语权,需要我国各条战线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他作为其中一员,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了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徐小力教授一直默默的行走在科研和教学的道路上,他用自己的成果说明着一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几十年的科研道路中,徐小力教授就如同一个造梦者,给自己造梦,给学生造梦,给学校及国家造梦。因为他坚信,有拼搏、有奋斗、有愿景,梦想并不遥远,这也是他对学生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