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语教育与海外汉语教学
内容摘要:深化传承语教育研究促进海外汉语教学在海外各国的教育体系中,以前都是把传承语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者放在一起,采用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三,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缺乏关于传承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而由于教师、管理者或教材编写者们受到的有关传承语教学理论的培训较少,他们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能推动开展传承语教学和研究。鉴于以上情况,在海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既要继续加强对汉语传承语教育理论的研究,更要重视在培养汉语教师时,开展传承语教育培训,探讨教授传承语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开设传承语学习课程,开发专门针对汉语传承语学习者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等。
关键词:汉语教学;教育理论;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汉语热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
与过去相比,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两个新特点尤为引人关注。第一,学习者总体呈现低龄化态势。过去,海外的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近年来,随着汉语教学进入各国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国外许多中小学和幼儿园也开设了汉语课程,海外汉语教学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学习汉语。第二,华人华侨学习和传承汉语的态度日益积极,华裔子弟掀起了“回归”汉语学习的热潮。过去,华人华侨往往是自己开办中文学校,让华裔子弟在课余时间学习汉语。现在随着汉语教学进入各国教育系统,华裔子弟开始有机会通过校内课程学习汉语。不过,由于在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汉语一般是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存在,汉语教学主要针对没有汉语背景的非华裔学生,并不一定适应华裔学生的需求,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承语教育理论的兴起
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国家,移民后裔在语言学习方面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美国就有许多学生在家中并不使用英语。这些学生在学校修读相关语言课程时,就会遇到课程设置或教学方法不适合他们的问题。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逐渐认识到,这类学习者的语言教学既不等同于第一语言母语教学,也跟一般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决这类“非传统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种新的理论——传承语教育理论开始兴起。
“传承语”(heritage language)亦被称为“祖语”“家庭语言”“社区语言”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瓜达鲁布·巴尔德斯首先提出应该以使用或者理解某种语言的能力为依据来定义“传承语学习者”。她认为就美国的情况而言,传承语学习者应该是在日常不说英语的家庭里长大,会说或能听懂该家庭的常用语言,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英语和该传承语双语能力的人。另一名美国学者约书亚·菲什曼则认为,传承语是一种“与学习者有着某种特殊家庭联系的非英语语言”,在美国指的是移民和原住民在家庭和社区内使用的英语之外的语言。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玛丽亚·波林斯基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教授奥尔加·卡根对此进行了总结,提出可从宽式和窄式两个角度来定义传承语和传承语学习者。她们认为在宽式定义中,传承语是家庭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该语言可能已不再在家庭中使用,甚至传承语学习者也不会说这种语言,而要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它。传承语的窄式定义是指“由于个体转向另一门主导语言而没有完全习得的第一门语言”。窄式定义着眼于从传承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来下定义,即“传承语学习者”需具有一定的传承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