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换新颜师生乐教学(一线调查)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与教学设施提升工程。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贯彻实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实施“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改善了农村牧区师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公平,当地中小学哪些方面有了改善?现状如何?请看记者调查。
过去“大通铺”,现在标准宿舍,配齐基本设施,一人一床
寒冬时节,步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总校的宿舍楼,明亮温暖的宿舍内,两侧各摆放着两张上下铺床,每张床上都盖着统一颜色样式的床单,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房间内干净整洁。
“前几年宿舍的条件可差了,一个房间能挤十几、二十个人,大家睡的都是‘大通铺’,睡觉人挤人,别提多难受了,有时候翻身都得喊口号才能翻过来。”已在这里就读了6年的初三学生王雨朦笑着告诉记者。
学生住宿环境差,教师住宿条件同样不好。从教7年多的松山区夏家店乡水地小学教师邹存娇告诉记者,她刚任教时,教师宿舍就是平房,老师们十几个人睡着“大通铺”,人多拥挤,早晨起来之后洗漱也不方便,室内没有暖气,冬天只能靠土炉子取暖。
为解决“大通铺”现象,改善广大师生住宿条件,2016年7月22日,赤峰市正式启动了农村牧区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学生、教师宿舍,彻底消除了“大通铺”现象,做到一人一床,室内设置盥洗室和水冲式厕所,寄宿制学校设置淋浴室。
“现在宿舍条件好太多了,6到8个人,上厕所也方便;有了淋浴室,一周最少能洗两次澡了。”王雨朦说,“大家都把宿舍当作另一个家,自觉打扫卫生,保持整洁。”水地小学校长修民说:“教师的住宿条件改善后,给新毕业、单身、交通不便以及值班的教师提供宿舍,有利于招聘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工作,推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农村牧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消除“三土”现象,修建运动场地,确保师生食宿、运动安全
提升工程另一个重点就是彻底消除与广大师生密切相关的土火炉取暖、土灶台、寄宿制学校宿舍土厕所的“三土”现象,确保师生食宿安全。
“过去教室、宿舍里没有暖气,全靠师生自己生炉子取暖,冬天温度低,孩子们冻得够呛;生炉子得随时添煤,不仅不方便,还有可能发生事故。”土城子镇总校校长付海龙说,“如今新建了锅炉房,教室和宿舍都是暖气取暖,室内温度基本上达到了恒温,师生起居学习都更加方便,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过去咱们是‘五口大锅’弄食堂,现在是油气电炊具全上场。” 食堂后厨的一位师傅介绍说,现在校内食堂土灶台已被卫生干净安全的电磁锅所替代,绞肉机、切菜机等也是一应俱全,洗水池也按用途分为了洗菜池、洗肉池、洗鱼池。
解决土灶台不仅使师生就餐更加卫生安全,饭菜种类也更多样。“之前每天是白菜、茄子和土豆,一周也吃不到几次肉。”六年级学生刘佳萱说,“现在是每天两三个菜荤素搭配,鸡肉、牛肉、排骨轮着来,特别好吃。”
寄宿制学校宿舍土厕所问题随着师生住宿条件的改善,得到了彻底解决。提升工程还彻底解决了运动场地缺失、简陋等问题。在林西县统部镇寄宿制小学,新铺设的塑胶跑道和足球场内,孩子们正奔跑玩闹着……
校长李占臣告诉记者,当地风沙大,土操场上一刮风就全是沙,不少师生过完年都不敢穿新衣服来,户外运动很难开展。如今有了新操场,无论刮风下雨都十分干净,孩子们也能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我们对各校操场进行因地制宜、规范化处理,适宜建塑胶的就建塑胶,适宜建‘三合土’的就建‘三合土’,为孩子们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环境。”赤峰市教育局局长韩立中介绍说。
教室配液晶屏,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开办兴趣班、实验课等
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与进步。在林西县林西镇寄宿制小学的教室内,黑板正中间的显示屏上播放着电子课件,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大屏幕……
“这种显示屏叫做液晶交互一体机,现在每个教室都已配备一台。”校长史虎军介绍道,新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可以在上面播放各类课件,也可以进行远程教学,还可以直接作为数字黑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深刻。
学生赵子萱说:“我特别喜欢现在的每一节课,看着大屏幕学习,就像看电视一样,不仅好玩,也增长了知识。”
“目前我们在全市农村牧区中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全覆盖,把传统的教学指令、教学方式转化为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教学,大幅提高了教学效率。”韩立中说道。
同样,相关工程的实施,也丰富了农村牧区学校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生活。在土城子镇总校,记者看到书法、美术、舞蹈、电子琴、劳技等兴趣教室内,各类设备一应俱全。在劳技教室内,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制作当地的传统美食咸菜疙瘩和手工豆腐。
57岁的老教师王金龙告诉记者,过去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室和设施供孩子们进行兴趣学习。如今,不仅硬件有了,各种兴趣班、特色课和实验课也可以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和城里的学校没差别。
据了解,2014年以来,内蒙古全区累计投入“全面改薄”资金72.7亿元,校舍建设开工学校1544所,竣工学校1450所。赤峰市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项目,使得农村牧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记者手记
迈出关键的一步
短短几年时间,赤峰便通过一系列行动,使农村牧区师生住宿问题、“三土”现象、运动场地不达标等问题全面解决,教育质量得以提升,惠及当地近20万名师生。经济并不发达的赤峰市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资,有着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教育不仅关乎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更关切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历经多年持续发展,不少地方的财力物力已有大幅增强,改善落后教育设施客观上具备条件。各地理应采取切实措施,有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地区发展中,将教育始终放在首位。积极改善教育设施,是迈出追求美好未来的关键一步。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