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背后的道理-读《Theefficiencyparadox》(2)
在预估未来时,我们常常忽略未来十年的变化,但回想十年前的08年,我也是用着笔记本电脑,塞班手机。为什么这十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根本性改变,而只是让我们活得更像美丽新世界和黑镜中描述的那样了?只是我最近为什么总在读反思互联网的书籍的原因,这十年来科技界风起云涌,但创新大部分集中在更高效的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上。我认为这才是为什么美国衰败的真正原因。而这个教训值得每个人记住。
最后我们看看作者给出的六条关于如何更高效的使用大数据的建议,一是平衡数据和直觉的判断,能够更好的找出隐藏意图的是人,能够在矛盾的需求中找出平衡的是人,不要轻易的交决策权交给数据,在决定生死的领域,人要保有不那么高效的技能,以免机器失效后没有备份。二是重视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在线的交流,面对面看似低效的交流带来的创意胜过在线远程交流表面上的高效。三是鼓励有创意的去浪费资源,那怕成功的机会不大,但只要成果足够革命性,就应该去积极尝试。四是在传统媒介中寻找随机性,比如去阅读看似和当前行业没有关系的杂志,比如这篇文章中通过肯尼迪的名言来引出大数据的问题。五是主动去追求困难,比如在手机上阅读时将字体经常改变,能够降低阅读的速度,但却能够让你记忆更深,而让付款如果不是刷脸指纹这么方便,而是要打出一串字母做密码,将会减少冲动消费(如果你将密码设成BuYaoDuoShou效果会更好)。最后一个建议是congnitive boostrap,这很难翻译成中文,但了解机器学习在boostrap和begging的会很容易理解。面对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你学习是不应想着读完这个搜索结果中的前十篇文章(数据上最高效),而是从一个靠谱的综述开始,阅读这篇文章引用了那些文章,读完引用的文章后在再来读最初那一篇,或者用你学到的知识来改进你的搜索,如此重复的取出一部分信息,内化成知识,再去找自己不那么熟悉的知识。
不管是大数据,深度学习,区块链,基因检测和编辑,任何一个潜在具有革命性的工具都会有被滥用的风险,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些技术被滥用之前找到问题所在,好的医生能够再病势还没有深入骨髓时就及时干预。而只有能越精确的定义清楚问题,才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解决方案不必是非黑即白的回到过去,而是拿来主义的改变心智模式,运用工具而不是成为工具的提线木偶。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