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博会:阐释新时代、新阅读|来自书展的书单
2018上海书展活动亮点预告 | 军旅作家彭荆风离世 | 新媒体大号纷纷开设实体书店 | 万玛才旦新片入围威尼斯影展 | 新评选亚洲十大导演 | ......
输
7月22日,为期四天的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广东深圳落下帷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集团、行业协会、图书爱好者齐聚深圳,带来23万余种、100余万册展销图书,40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45万余名读者参与,现场促成交易8000余万元。
作为党的十九大后举办的首届书博会,本届图博会诚如执委会副主任、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所说,突出主题阅读、弘扬主流价值,集中展现图书出版发行业新成果。由此,无论从理念设定,还是从活动内容,本届图博会都体现了“新时代·新阅读”的主题。
近六千种沪版图书展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新成果
上海展团展区以独具海派文化风格的石库门为设计元素,风格简约,特色鲜明。
上海新闻出版业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统一组团,60家单位集中亮相书博会,展出近6000种精品新品图书,全面展示“书香上海,品质生活”的海派出版文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高校出版社联合体、社科文出版社联合体、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等沪上主要出版发行单位和上海期刊协会组织的品牌期刊社等均在参展之列。
本届书博会,上海展团共认订展位81个,为各省代表团之首。整个展区以独具海派文化风格的石库门为设计元素,风格简约,特色鲜明。结合本届书博会展销结合、以零售为主的创新变化,展区设计和布局较以往更为优化,增强参展图书与读者的交流,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
上海展团精心准备近6000种精品新品图书参展,涵盖主题出版、社科、文学、艺术、古籍、科技、教育、少儿、生活等各个领域。这些图书突显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是上海出版在优化内容,提升品质,创新转型等方面的最新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上海出版的最新成果,呈现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新举措。其中,专题展示了《布罗镇的邮递员》《大辞海》《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原创连环画绘本)、《甲午殇思》《中国三部曲——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3册)、《繁花》等上海出版近两年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五个一工程”、“上海图书奖”的精品图书58种。同时集中展示2018年新出版的精品图书数百余种。上海展团还以“科技让时代更美好”为主题,组织20余家期刊单位现场展示《细胞研究(英文)》、《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等最具国际影响力英文学术期刊、少儿科普品牌期刊等56种。
借第28届全国书博会之机,上海展团向深圳图书馆等相关单位捐赠约20万码洋的沪版精品图书,支持广东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推广。上海展团还组织策划了“大辞海”捐赠仪式等约20场新书发布会、文学交流、阅读推广、作品签售等活动。
受国家新闻出版署委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继续承办书博会“全国图书精品展”。展示精品图书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及相关出版物,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获奖图书,主题出版图书,国家规划项目,出版基金成果项目,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八大类、共1664种精品图书,其中涉及上海的图书品种106种。
新时代对作家提出新的要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造了“深圳速度”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并于1996年举行了第七届全国书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前身),创造了销售量最多、订货总额最大等多项纪录。时隔22年,书博会再次在深圳举办。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给我们的时代以及这届书博会赋予了新的意涵。
一大批弘扬时代主题的精品出版物集中亮相,成为本届书博会的一大亮点。在人民出版社展位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重点图书”“总书记单行本及相关著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图书”,以这三个主题为内容的红色大展板占据中心位置,格外引人注目。
本次展馆中展示面积最大的广东展团,专门设置陈列粤版精品图书和40年粤版好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称:“这次我们带来357个品种的图书参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广东的出版史、社会变迁史以及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史。”
新时代之“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上,则是作家们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力图写出新时代的生活画卷。以作家关仁山创作的《金谷银山》为例,作为一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大背景,描写衰败的乡村如何在新时代下复活、新时代农民如何融进城市发展的长篇小说,有评论认为,堪为一部当代中国农民的新《创业史》。
小说里的主人公燕山白羊峪青年农民范少山,也是从小就喜欢《创业史》里的梁生宝,以梁生宝为榜样,他在北京昌平卖菜致富,却赶上在天津打工致残的父亲回乡,雪灾和贫困困扰着村里还没有搬迁的17户农民,他们多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绝望之际村民老德安自杀身亡。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主动回乡,有力回答了脱离土地的农民还得回到故乡的问题。
由此,在与深圳作家南翔的对谈中,关仁山从范少山的经历出发,发出了“从都市回故乡的路有多远”的追问。这自然是一个眼下城市化进程中读者颇为关注的问题,范少山以自己的“创业史”给出了某种回答。他带领乡亲们走上绿色、生态的脱贫致富之路。而范少山的脚步并未止于此,他还下山推动土地流转,建成了万亩金谷子种植基地,在成就新农民梦想的同时,也使中国北方更多的农民受益。他们砥砺奋进的创业故事为时代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以关仁山的理解,范少山的改革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在白羊峪建立起来的不是一个文化的乌托邦,而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矿藏。
显而易见,新时代也对作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携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来深圳签售的作家路内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小说是对语言的追求,而创作的变量促使一代一代作家不断写下去;而不至于立即判文学死刑的,其实不是3D技术,不是付费阅读,恰恰是时代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间派生出新的观念、新的故事、新的趣味。这也赋予了作家创作新的生命力。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理当充分吸收和利用全球化的经验和财富。在以“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为题的演讲中,作家曹文轩首先向现场观众提问:中国儿童文学能够走向世界的前提是什么?他给出答案道,我们之所以获得那么多国际顶级的大奖,一是中国之背景,一是国际文化之背景。曹文轩以“德国叙事中的英国来源”“蒲柏作品中的法国影响”“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方向”“西班牙戏剧在沙皇俄国的黄金时代”为例,论证自己的文学观,即中国文学如果还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永远让自己置身于广阔而深邃的国际文化背景之下。“我们需要经济、军事的强大,也需要文学的繁荣。而今天文学的繁荣是不可能在孤独中实现的,它要与外来文化沟通,要自觉地接受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我们需要经济、军事的强大,也需要文学的繁荣。而今天文学的繁荣是不可能在孤独中实现的,它要与外来文化沟通,要自觉地接受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曹文轩强调在国际文化浪潮冲击之下保持民族精神。但这绝不意味着封闭,任何狭隘的民族主义对这个民族的文明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中国文学要义不容辞地参加世界竞争,因为“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只是被本国民族所理解,而世界无法理解的伟大作家”,人们应相信,世界总有一天会克服偏见、语言等障碍,用公正的、欣赏的目光,更加开阔地看到中国这块崭新的、充满生机的文学土壤。“总有那么一天,中国文学、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将成为常态。”
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也理当让人和自然和谐共存,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常态和共识。本届书博会上发布的一些图书,可谓很好地回应了这一命题。
于书博会现场亮相的《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100年》是三联书店新知文库第100本。在关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等故事后,新知文库选择了大熊猫与人类的100年的故事作为这套书的节点,实在是因为大熊猫于我们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大熊猫是中国形象的代言,本书作者亨利·尼科尔斯又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写作的记者与作家,而大熊猫从濒危降到易危,则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建设和谐生态的重要成就。
当然,作为地球上最惹人怜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本身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熊猫自古生长在中国的四川和陕西,可是历史文献里却几乎没有关于它的记载。是害羞的熊猫总是躲着人类远远的,还是古代中国人无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动物?另外,熊猫或者说猫熊,到底是熊还是猫?而明明是肉食动物,为什么又只爱吃竹子?人见人爱的熊猫又如何为其“老东家”打开新世纪的外交大门?尼科尔斯以外国记者的眼光透视了大熊猫在西方世界的传奇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大熊猫的神奇故事。
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图画书画家九儿合作的原创图画书《鄂温克的驼鹿》,则记录了大兴安岭森林里的鄂温克老猎人与一只驼鹿相互信任、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探讨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遇与别离,相守与互助。就像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评价的那样,《鄂温克的驼鹿》有着“对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荒野文化的理解和敬重,对自然万物的惺惺相惜和对地球上所有生灵的平等的敬意”。
“新阅读”给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新时代呼唤新阅读,新阅读实际上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体现在本届书博会上,图书集中展示依然为主线,同时亦如刘晓凯所说,融合了数字出版、智能印刷、文化创意等最新成果展示,着眼于推进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适应和引领读者阅读需求的新变化。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传统出版企业也有必要像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说的,走融合发展之路,从而激活传统资源、表达审美欲求、引领社会思潮。书博会现场,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做客“红沙发”访谈,以“慕课”等新形态在线课程为例现身说法道,“慕课”把纸质教材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形态教材。“所谓出版创新还是要立足于出版,和在线课程、网络平台结合起来。”
而“中华印刷之光”展以古典又现代的姿态,为参观者打造了一场“看与玩”的印刷文化之旅;“绿色创意印刷展区”则通过优秀企业和最新技术工艺、创意产品的展示,体现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以“人工智能与阅读”为题的主旨演讲中,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韩战钢与读者分享了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数字阅读,让阅读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尽管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不少人产生了恐慌感,但韩战钢坚信,人工智能能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人类可以因此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建议读者们广泛地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多读一些带有专业知识的书籍,由此更好地理解科技如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恐慌进而抵制。
人的一生中总要选择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阅读能让我们更多人领悟到更丰富的人生。
其实,人工智能改变的也只是阅读方式,而非内容。比如古典诗词,并不会因为新时代、新技术的冲击,而消解了它们自身的魅力。在学者康震看来,阅读曹操、李白、苏轼、李清照等大诗人的诗词,其实是在贴近一颗又一颗的人心,看到这个社会和国家背后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是为了透过历史来看我们的当代,我们的精神和我们的价值观。“人的一生中总要选择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阅读能让我们更多人领悟到更丰富的人生。”
事实上,新技术大可以用来丰富我们的阅读。作家唐浩明最新出版的《曾国藩(唐浩明讲解版)》的独异之处,就在于独家收录了唐浩明历时一年录制完成的1000分钟讲解视频。读者只要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这些视频,将文本阅读升级为一场视听盛宴。视频中,唐浩明为读者逐章详解书里书外的世相人情,帮助大家把握历史脉络、厘清人物关系。无论是书里涉及的各式人物形象,还是宦海风波、社会风俗等方面,唐浩明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不仅如此,在这一版本里,唐浩明也对老版《曾国藩》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在原版本的基础上精编精校,致力于呈现一个更鲜活、更完整的曾国藩。“在曾国藩的心目中,其实圣贤事业远远高于豪杰事业。关于这一点,三十年前我在写这部小说时,是认识不深刻的。”也是在写完《曾国藩》后评点曾国藩文集的过程中,唐浩明对曾国藩有了更深认识,更加走进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
在书博会现场举行的题为“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智慧”的主题讲座中,唐浩明说,曾国藩能带领湘军成就一番事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能做到知人善任。“他身边不仅有军事方面的人才,经济、外交、科技方面也是人才林立,这都得益于他善于识人。”谈及德、学、才、识四个角度,唐浩明认为,识人要先看德、识,再看学、才。“曾国藩曾说‘君子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而见识也是很重要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办成大事,不是凭才干和学问,靠的是他的见识。”
如果说,唐浩明以极其严肃的态度讲述历史,漫画人左手韩则以无厘头的喜剧方式讲述日常故事。他的最新漫画书《确认过眼神,我就是这么优秀的人》讲述了左手韩北漂追梦时发生的爆笑无厘头又诙谐幽默的经历。左手韩继承了周星驰的喜剧技巧,但他更多关注社会底层。他以解嘲的方式为底层代言,嬉笑怒骂间散发出的正是来自底层的不甘心,以及那些难能可贵的理想主义。
作为一座蕴含巨大文化创新动力的城市,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阅读品牌,广场换书会、地铁阅读季等主题活动,还有遍布街头的公共图书馆等,都呈现出阅读之美。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表示,成立特区之初的深圳,曾因文化积淀相对贫乏被称为“文化沙漠”,经过近40年的积累,它俨然成了“文化绿洲”。“本届书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全民阅读、引领阅读风尚,让读书切实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正文图片来自 | 新华社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