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院校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8月23日,淮南师范学院与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签约揭牌,这标志着院校合作的正式启动,双方将利用各自的条件和优势,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和业务合作,达到“双赢”效果。
法官、法学研究者都是法律共同体的主体,开展“院校共建”活动,是一件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大事,可以使法学理论研究与法院办案实践充分结合、优势互补,有效提升高校法学教育与法院的司法能力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对于法院来讲,依托院校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合作交流,借助淮南师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法学理论研究优势,对法院干警进行法学理论指导和帮助,将进一步提高大通区人民法院干警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实现前沿法学理论与基层司法实务的无缝对接与优势互补。”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院长朱莉介绍,从学院角度来讲,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也将为淮南师院的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学生仅仅学习法律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司法实践作为支撑。大通法院每年办理约3000余起案件,这其中不乏一些疑难、复杂、新型案例,可谓是资源丰富,学生来法院实习可以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全面的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同时,也给法学专家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直接指导司法实践的平台。双方可以面对面、手拉手,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实践,推动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工作的紧密结合。
朱莉介绍,为充分发挥淮南师范学院教育优势和大通区人民法院审判职能,进一步加强相互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互补,共同提升院、校两地人才建设质量,法院将充分利用好这块“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共同探索合作途径、方法,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在以后的“院校共建”活动中,法院将邀请淮南师院选派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教授到法院进行理论教学、学术讲座和案理评析,进一步提高干警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还将加强法院与学院之间的法学理论研究、论文研讨的互动合作,联合开展学术研讨、互派审判实务和法学理论专家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在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的理论问题,形成共同研究成果;在申报、完成审判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方面将请淮南师院及时派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为法院提供智力、理论支持,提高法院的学术研讨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