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繁荣背后的问题与思考(2)
对此,需要剖析这类作业载体设计长期存在的根基。一方面,此时的学生作业整体效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纯粹学生学习结果的展示,其本质则是教师急功近利的“捷径之举”。这样的作业也带给了他人这样的嫌疑:教师同样是为了尽最大可能来掩盖学生对本课知识或是技能理解的肤浅与不足。教师在课前花费一定资金,事先将学生的作业载体进行精心设计与多重美化,如特别追求作业媒介材料的大画幅、以及对边框、装裱或是背景大体色的装饰等等,由此来掩盖学生作业缺陷,起到帮助他们略微动手练习就能立刻获得同伴及观摩教师强烈视觉感官刺激的目的。这就有望自身的教学能进一步获得评委的好评。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事实上,这种作业媒介设计的最大危害,在于对学生造成了隐性的“虚假学习”与“非真实性评价”,并严重误导了观摩教师。
对全国性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的
忧虑与倡议
三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已经降下帷幕,体现了现阶段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些创新举措和丰富多样的形式,但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引人深思。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场国家级的中学课堂教学综合娱乐秀,不加以理性反思其中隐藏的重大隐患的话,那么今后上述典型问题还会依然存在,并成为一种顽疾一直沿袭下去。
其实,如何能逐渐改善上述教学窘境,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位,不断创新美术课堂的新模式,从而构建用新理念来改变旧课堂这一理想目标,还是需要参与此项活动的专家评委们不迁就各类人为因素,真正以学术为准绳来加以把持与引领,努力创设与国家级教学评比水平相匹配的展示平台。在课堂教学评比的学理依据上,美国视觉艺术教育采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所强调的“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值得我们充分借鉴,以此来帮助美术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责编:赫英海、王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