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集体教育焦虑点燃暑期“报班热”
进入暑假,各类培训课、辅导班、夏令营的招生如火如荼展开,家长为孩子报班的热度一再升温。图为济南四胞胎兄弟在吉他班上课。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8月11日电 (赵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假期不能休息,要用来反超”……虽然直呼“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但在教育焦虑推波助澜下,家长们依旧坚持把文化补习班、兴趣拓展课等“抢跑式培训”作为孩子暑期“标配”。
记者8月11日在济南采访了解到,暑假期间,各类培训课、辅导班、夏令营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学生家长们每天都会收到数个教育机构的推销信息。家长为孩子报班的热度也一如既往“高烧不退”。挤满了各类文化类学习、艺术类培养、体育类培训的暑假堪比“第三学期”。
害怕孩子才艺没有别人家孩子多,担心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家孩子好,忧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典型中国式父母教育焦虑,已成为“暑期班”爆棚的主因。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这个暑假,济南四胞胎妈妈焦连娣就为四个儿子报了吉他班、足球班。她告诉记者,暑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学习进步的黄金时间,每个家长都想抓住长假,让孩子成绩突飞猛进。“目前孩子的主要开销都集中在教育。”
“暑期前来报班的学生,比平时至少暴增两三倍”,济南一乐器培训机构老师刘家瑞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到寒暑假,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扎堆”考专业级,提升课外技能水平。六年级以下的小学生基本以家长意愿为主,期望孩子练就一技之长。
据《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中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5616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马广海分析说,在当前优质教学资源的竞争压力和以成绩定优劣的教育模式限制下,中国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利用一切时间拼命为孩子“加码”。“各种压力下,父母要做到不焦虑,真的很难。”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呈现出尽早、尽多、尽全的特点,在孩子年龄尚幼时就让他们获取知识,涉猎内容多而杂,这都缘于父母的教育焦虑。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崔勇表示,传统教育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看重勤学、苦学、劝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点。“建议家长让孩子从众多涉猎的知识门类中选择最喜欢的加以发展,正面引导和鼓励孩子,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把兴趣变成特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