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智慧教育融入實際教學
原標題:將智慧教育融入實際教學
河南嵩縣思源實驗學校學生利用“好未來”線上教學資源學習英語。資料圖片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與好未來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好未來)宣布圍繞“教育信息化2.0建設”進行長期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推動教育信息化、探索教育模式等方面展開合作。
好未來創始人兼CEO張邦鑫說,好未來已經轉型為以智慧教育和開放平台為主體的科技教育公司,我們致力於服務教育行業,助力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創新發展。
教育信息化須“育人為本”
近年來,國家連續出台各項教育政策,從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到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再到2018年推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都強調通過大數據採集與分析,將人工智能融入實際教學環境中,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調,提高教育開放水平,積極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也著重強調了深化構建全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
“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引擎和特征,教育信息化2.0是對信息技術重塑新時代教育理念、體系和內容的高度概括。”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智介紹,教育信息化必須堅持“育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的原則,發掘學生潛質,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領學生在其最有天資、最有興趣、最有益於社會的領域成就個人最大價值。
“實現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在信息時代建立適應信息社會的教育新理念、體系、內容,根據信息社會的要求進行一次教育重構,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變革。”李永智談道,教育信息化2.0,體現的是對革命性變化的期待,其本質是要推動教育發生質變。
有專家分析,上海市教委牽手教育科技企業,體現出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力量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上的共同努力,也是推動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教育融合發展的創新嘗試。
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強勁動力。
北京市大興區紅星中學,地處大興區瀛海鎮同心庄,全校僅有學生300余人,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因地理位置對於優質師資缺乏吸引力。
好未來在為當地推進“智慧教育”的實踐中,一方面在課中直接引入雙師授課模式,讓更多優秀老師走進課堂,一方面在課后通過1對6的小班直播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據介紹,好未來每年將大量資金投入互聯網、人工智能和腦科學等領域的科技研發,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內容和技術研發團隊。
“我們將與上海市教委一道,促進上海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促進上海教育管理決策、學校治理和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全面構建‘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下的智慧教育新生態。”張邦鑫表示。
建設智慧教育開放平台
協助並解決教學教研上的切實需求,已成為許多教育科技企業近年探索的重要方向。好未來分別與江蘇鎮江、雄安新區、河南嵩縣等地區政府展開智慧教育合作,將特色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及教學教研服務與日常教學應用相結合。
好未來成立15年來,在內容、技術和數據上的積累,顯現了獨特優勢。當前,教育行業的業態已經發生了改變,一方面,廣大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在升級,學生需要更個性、更智慧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培訓正在從縱向一體化走向橫向一體化,行業日趨成熟,每個教育機構都要更精准地定位。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打造智慧教育和開放平台,通過科技手段幫助老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精力投入個性化教育。”張邦鑫表示。
近年來,好未來通過“線上傳授+線下培訓”方式,在全國多地開展支教及鄉村教師培訓﹔作為“網絡公益扶貧聯盟”的首批企業成員之一,先后在陝西佛坪、河南嵩縣、新疆吉木乃等地,與當地政府合作開展教育信息化項目,並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了具有靈活性和操作性的教育扶貧模式。
2017年,好未來又推出了“希望在線”教育公益平台,攜手教育企業和教育公益組織,著力打造優質教育資源在線平台,依托此平台與各地政府合作開展教育信息化項目。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