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超纲教学”,为何一言难“禁”?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内容、费用等多方面做出了规定,为长期以来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市场戴上了“紧箍咒”。(8月23日中国新闻网)
校外培训,并不陌生,热潮不减。“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成为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命线”,家长把这种教学模式看作“弯道超车”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已经很累,校外培训却让他们更忙更累,为此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禁止“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却一言难“禁”。
应试教育,是培训班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每个学习阶段都需要分数来衡量是否能准入,“以分论高低”,优者胜劣者汰。只有分数上占优势,在学业发展和学校选择上才有优势。培训班正是抓住应试教育的“救命草”,根据“禁令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方式,然而本质上却玩“躲猫猫”,教学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依然是“超纲”“超常”,以此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兴趣。
校际之间的教育差异是培训班热度不减的客观原因。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异短期内难以根除,升学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学校内部班级之间也存在教育不均现象,入学分班、按成绩分班等,也是屡见不鲜。为了让孩子在考试成绩中尽可能取得高分,脱颖而出,“超前”“超纲”教学反而成为家长眼中的“苦口良药”。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是校外培训热度不减的主观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期盼,所以“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参照物。“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正是这种虚荣心、攀比风,逼迫孩子成为理想中的标准,让原本在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快乐遗失,也为校外培训添了“一把火”。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从培训时间、内容、费用等多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为长期以来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市场戴上了“紧箍咒”,缓解了学生压力,减轻了家庭负担。
政策的颁布,是利民之举,关键看落实。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作出具体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过程管理,对于超前超纲教学的培训机构纳入诚信“黑名单”。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按照要求,设置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配备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监督和政府监管。家长适当的为孩子报暑期培训班,培养孩子兴趣、独立的生活,是可以支持和理解的。但是如果超前超纲、盲目过度的选择暑期班,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弯道翻车”。规范校外机构培训,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