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化雨春满园(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科教系列报道①)(2)
陕工院关于在赞比亚拓展的新计划一方面源于该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张晓云解释说,陕工院地处历史名城咸阳,该市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和出口产品内陆港,形成了成熟完整的电商物流产业发展格局,货畅其流,物达八方。陕工院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并将其打造为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陕工院在对赞比亚产业发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该国物流业亟需提升,而相关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陕工院计划立足特色,给赞比亚职业教育“量身定制”专业,做到“雪中送炭”。这是职业教育真正能“走出去”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关键。
如何让学校在海外落地生根后发展壮大呢?“鲁班工坊”也在积极探索实践。
“在当地招收留学生赴华留学,同时通过‘质量建坊’释放品牌效应,积极引导泰国当地学生到中方在泰企业工作,促进当地就业。”于忠武介绍说。依托工坊品牌,天津已带动了一批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在内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少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学生也慕名前来进入“鲁班工坊”学习。到目前为止,除泰国本地学生之外,“鲁班工坊”已培训了上千名泰国邻国学生。
“鲁班工坊”虽然只是一个点,但已经有了辐射效果,影响力甚至已经覆盖东南亚多个国家。统一建坊标准、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等几个方面;在国外组织国际化的技能大赛,既起到“练兵”作用,也能吸引周边国家的学生来观摩、参赛。
于忠武认为,职业教育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双重认同”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服务好“走出去”的中方企业在当地的需求,为其培养一批当地专业人才,获得他们的认同;又要与当地本土教育和产业对接,特别是适应当地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需求,获得他们的认同。做好这两点,职教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