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要敢于回应时代挑战
人生活在环境中,情境相对于环境是更为具体的对外界的情感体验,是可以直接观察、感受的场景与氛围,是外在与内心交互作用的更为现实的条件。
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是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的,她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准确地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教材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情境教学法正是试图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铺设一条抽象与直观、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通道。
所以,情境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适宜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发散思考;情境教学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通过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技能与体验连接起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过程,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环境,从而培育积极的人生态度;情境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在全国第一次对基础教育创新成果进行政府评奖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成果获得唯一的个人特等奖,这是对李吉林老师多年从事这一研究的褒奖。但我想更为重要的是,大家认为情境教学已经突破语文学科教学的界限,具有情境教育的普遍意义。
教育的功能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其包容性。提升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对教育质量的共识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能力,特别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国更为明确地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改变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拓宽教育的途径,拓展教育的功能就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和实现中国梦之必然要求。传统教育存在着书本知识与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难以承担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超脱单一的“以本为本”的束缚,树立大教育观,引导学生投身于自然与社会中去观察、去领略、去实践、去创造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所以,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更为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她以成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了一幅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壮丽画卷,生动地阐明了教育改革的要义,引领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尽管我们曾经无数次强调学科教学的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维度。但是多年来,实际的教学往往总是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其他维度的要求。每个学科有其学科本质,有其学科精神,因此有其学科个性要求,但是学科教学不同于学科本身之处就在于它还有教育的共性要求,而教育的共性要求正是应该放在每个学科教学任务的首位,并且融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情境教学正是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同时张扬了学科教学的共性,从而体现了培养全人格的教育宗旨。这对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教育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但是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一个学段的学科教学创新,看来仿佛无关大局,但是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它所证明的道理往往会影响全局。特别是这种创新所体现的精神,往往会鼓舞更多的人投身于创新实践中。情境教学最初只是一个小学学科的教改实验,但它体现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教育方式已经推动了教育的理念、哲学和方式的更新,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使更多学科甚至整个学校教育获得了宝贵借鉴,从而将情境教学推向了情境教育。
我非常尊重李吉林老师,她是真正的教育家。现在各地都在为培养教育家而努力,许多专家也认为应该提供教育家成长的土壤。我想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我始终认为教育家是在面对时代所提出的对教育的挑战,勇敢地进行创造,从而回答了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人。他们常常并没有多么宽松的环境,多么顺畅的道路,他们异乎常人的最重要的是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因此,教育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迎风斗浪的海燕。李吉林老师一生就是教育家精神的写照。我希望她的教育家精神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使中国的教育有更多的创造,为世界的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06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