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朋友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有人说,换位思考是一种系统的思维过程,需要长期努力培养,而且是可能一生都无法达到的目标。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换位思维,我们又该如何建立这种思维方式、完成这种思维过程呢?
进入别人的视角
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
什么是换位思维?
换位思维,一般是指思考、感受别人的内心所想,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自己的推论和行动。
当你已经明白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时,你就得到了换位思维的结果。那么怎样得到这种结果呢?你需要在思维的前端、尚未得到任何思维结果时,就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即,换位思维的核心,是从别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思考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诗人赞美太阳:
伟大的太阳终将降临,
每一次日出,
给大地带来光明。
太阳回应诗人:
我真没动,是地球在动……
上面诗人与太阳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思维的精髓之一就在于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如果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就是换位思维;如果从与常人相反的视角出发就是逆向思维;如果从所有人都没想到过的思维出发就是创造性思维。总之,多一个视角就多一种思维方式。
但很可惜,人们常常只有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就是自己的视角,这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能。用一个视角代替无数个视角,人的眼光以及思维被极大地局限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呢?
共同经历塑造共同认知
一个关键点是,你得和别人有共同的认知系统。虽然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认知系统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要想在某件事上能够从他人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那就必须要在这件事情上和他有部分的共同认知。如果在某个问题上的认知系统完全不一样,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就绝对无法换位思维了。而认知系统,又常常是自身的经历所塑造的。
有一个段子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联合国发起作文大赛,邀请欧洲、美国、非洲、中国等地的儿童对“非洲儿童粮食缺乏”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各国儿童都不知道怎么写。联合国非常不解,遂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原因如下:
欧洲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缺乏”;美国儿童以为美国就是世界,不知道什么叫“非洲”;非洲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中国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意见”。
在上面的例子中,各国儿童就是无法换位思维,因为他们的认知系统差距太大。没有体验过粮食缺乏的欧洲儿童,无论怎么换位思维,也无法理解长期缺乏粮食的非洲儿童是怎么想的;以自己为中心的美国儿童,也不可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儿童没有自己的意见。
有一个新笑话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为特朗普与希拉里。事前所有媒体、意见领袖都认为,希拉里必胜,特朗普必败,尤其是占领舆论高地的常青藤高校学生、社会精英等,更是一致认为希拉里的胜出毫无悬念,不可能有人愿意推选特朗普这种“种族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当总统。甚至有人编写了一本书《希拉里:通向白宫的最后一英里》。
但选举结果令所有人都震惊:特朗普胜出了,希拉里的最后一英里硬是没走过去。大量社会精英和高校大学生陷入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中,怀疑是选举造假,因为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怎么可能会有人支持特朗普。事后调查发现,支持特朗普的大多为社会中下层白人阶级,这些事先隐形的人群决定了选举的走向。
这个笑话可能不怎么好笑,而是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分裂,大量精英和优秀大学生已经完全不能理解社会中下层的白人在想什么了,因为他们所处的阶层、生活的经历差别太大,这造成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认知系统。如果你想要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想法,你就必须要和他有共同的认知系统。为了有共同的认知系统,你得有与他人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从这个道理中可以推出几条提升你换位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
对于曾经有过类似经历体验的,可以再次调出那些经历体验。
人的经历体验会沉积进入内心深处,并不常在认知表层出现。所以有时候,即便你曾经有过某种体验并积累了相关的认知,但在当下并不能自然地流露出来,需要你去有意识地刻意调用。
一个部门主管自己曾经也是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也曾经历过那种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的担忧、害怕犯错误的紧张,但几年之后当他变成职场老手时,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青涩,各种紧张、担忧、困惑的情绪早已消散。所以他无法立刻换位到新入职员工的思维中去,没有想到,这些新人最想要的不是宽松自由的环境(业务已经熟练的老员工对自由宽松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是细致的培训和指导。
主管在做出决定之前,他应该好好回忆一下:我当年刚大学毕业进入公司时,是怎样的体验?通过有意识地回忆当年的经历,他才有可能知道新员工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也许可以临时体验一下。
曾经有一位美国作家做了件挺让人震撼的事情:她隐瞒自己的身份、断绝和朋友的联系,带着1000美元和一部汽车深入美国底层人群,体验底层的生活。经过深入的体验,她逐渐揭开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面纱,也能够理解穷人的思维方式了。后来,还出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
这位作家是个高学历的富人,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卧底体验,她很难换位到穷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因为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同的认知系统。在她原有的认知体系里,是越穷的人越应该工作,越穷越应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但经过亲身体验,她发现,原来美国的穷人是越工作越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她写的那本书后来也成了超级畅销书,因为很多人也无法明白底层人民是怎么想的,只能买她的书,去参考她的经历体验。临时体验虽然达不到长期浸染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为你的换位思维打开一扇窗户。
如果无法体验,就寻找有相应经历的人来帮助自己思考。
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即便他想去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情景也未必管用,因为他成长的年代与孩子成长的年代差别巨大,没有太多借鉴意义。而父母又显然没法把自己暂时缩小一下去体验孩子的生活,这时候父母该怎么办?与其私下揣测孩子的想法,不如去虚心请教一下孩子的同学和玩伴,看看他们这代人的想法有些什么特点。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一个步骤:在大规模推广生产之前需要客户试用。本质上,设计师想要换位到客户的位置上去思考是非常困难的,那就干脆直接找客户试用然后提意见,这样就能直接了解客户的想法了。如果缺乏这个步骤,产品推出的风险就很高了。现在互联网行业基本都会采用这个步骤,并且有高速迭代、快速改进的特点,可以高精准地知道用户在想些什么。
配图来源:PEXELS
基于CC0协议使用
摘自思维方法专家、学习策略专家叶修新书《深度思维》,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掌握的思维工具。所掌握思维工具的数量多少、层次高低以及效用如何,决定了你是否能成为人生赢家。本文由天地出版社授权发布。
[文末福利]
回到文章标题,现在明白男朋友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的原因了吧!因为他很难换位思考。其实不管男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换位思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关系,小编送书帮你修炼!这次准备了5本《深度思维》,送给5个走心留言的你们,快来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