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授课”如何引领现代化教学稳健远行?
(原标题:“网络直播授课”如何引领现代化教学稳健远行?)
新华社兰州9月26日电(记者程楠 张斌)甘肃省兰州市一“85后”青年教师因使用手机直播软件直播课堂内容受到争议,形成“网络直播授课”风波。面对教育创新、涉嫌敛财、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等诸多争议,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访。
家长:课堂效果好 孩子学习更主动
记者采访了解到,本学期伊始,不少学生家长表示,希望了解孩子上课的真实状态和老师授课内容。与此同时,在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二年级五班授课的黄俊超老师正在准备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 互联网+ 家校合作行动育德的实践研究”课题,他觉得直播教学会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9月4日,在经过该班全体家长书面签字同意后,黄俊超将语文课堂搬到了手机直播平台上。在直播前,黄俊超反复完善教案并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努力呈现完美的课堂效果。”他说,直播上课对老师也是挑战,课堂效果不错,学生们上课更加认真,班级学生家长的反馈都很积极。
有学生家长表示,孩子回家会认真预习课程,随后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并认真回答问题,“看到孩子获得掌声,很欣慰。”
但在进行第三次直播时,有网友将直播信息转发到微博上,黄俊超老师随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网友质疑课堂直播侵犯学生隐私和肖像权,有网友质疑有人用打赏功能“孝敬”老师。
9月6日,这一直播活动被校方叫停,所有上传视频也一并下架。
校方:已暂停直播 今后将进一步调研规划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已连续三年获得西固区小学教育质量一等奖。针对此次事件,校长朱桂花介绍,近几年,学校一直在探索“ 互联网+ 家校共建”,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依托微信群、QQ群等平台,家长和教师、校领导共同规划教育教学。
朱桂花认为,课堂直播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家长直观了解学生状态的好办法,值得鼓励。但为了更好地达到授课效果,学校将进一步调研规划,未来将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家校共建和教学质量提高,因此决定暂停网络直播。
黄俊超告诉记者,直播前,觉得家长委员会已经签字同意,他就继续按计划做了直播。如今回想起来,他表示自己没有考虑到网络平台上的环境差异,也曾发现存在的一些隐患。自己是首次接触直播软件,当时考虑的确不够周全。
针对网友质疑的直播打赏功能,黄俊超表示,直播期间,他忘记关闭打赏功能,而且家长并没有刷礼物给他。出现的打赏礼物共12元,都是自己参与的课题组老师支持鼓励他发出的,不存在网友所说的“敛财”情况。
黄俊超说,网络直播让家长了解到孩子们的在校表现,并可以引导家长有针对性的对孩子的薄弱点进行辅导,“那些经常不发言的孩子也开始勇敢举手,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专家:可严格选择平台推动现代化教学前行
最近两年,各类直播软件“野蛮”生长,全民直播渐成常态。对黄俊超来说,课堂直播被叫停,他并未在意。这几天,他仍大量翻阅资料,寻找案例,与同事们分享交流,思考如何让“ 互联网+ 家校共建”效果更好。
对此,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不同的课程在线上传播将实现常态化。教育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家长评价老师增加了新的手段。“应当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这样基础教育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甘肃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智俊介绍,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签字同意未成年人参与教学直播不涉及侵犯隐私和肖像权的问题。他认为“课堂直播是好事,但是直播平台应该谨慎选择,直播的对象范围应该进一步缩小,只限定在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这个层面。”
在西安市碑林区,一所学校则“收紧”了直播的范围。其直播只存在于特定的平台之上,遇到诸如“重霾”等特殊情况,每位学生可获得一个账号,只有拥有账号才可以登陆观看本校教师在线教学。这一方面支持了特殊情况下“停课不停学”,此外,还进一步避免了侵犯学生肖像权和获得相关利益这种争议。
目前,教育部已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同步课堂,探索利用直播技术解决农村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李硕豪还建议,未来,中、小学教师和学校可与相关慕课机构合作推出线上教学直播并共享课程资源。“通过慕课平台,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和教师也能充分展示教学特色。”
(原标题:“网络直播授课”如何引领现代化教学稳健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