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
教育興則城市興,教育強則城市強。
近年來,為實現教育“資源配置更優化、學校發展更均衡、學生就學更方便、接受教育更公平”的目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校建設,堅持教育優先,抓問題、補短板,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9月6日,我市各中小學均已順利開學。目前,我市中小學的基本情況怎樣?針對教育短板,我市做了哪些具體而細致的工作?從今日起,本報將圍繞中小學硬件設施建設、軟件建設、信息化建設等問題,推出3篇系列調查報道。
黔江區石家鎮高山“微小學”開學
3D打印技術走進課堂,讓課堂因為科技而變得更加高效有趣﹔
標准化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六大功能室”,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育的豐富多樣﹔
當隨遷子女也享有先進、完善的教學設施時,學生們感嘆在哪裡讀書都沒有差別……
新建
新建32所中小學,有效緩解“入學難”
“學校不僅有功能齊全的教室、圖書館,還有大劇院,校園裡樹木郁郁蔥蔥,教室寬敞明亮,老師溫和親切,在這樣的學校讀書真是一件幸福的事。”9月1日,初一新生小羅走進新建投用的兩江巴蜀中學報到時,連連贊嘆。
兩江巴蜀中學是一所公辦初中,總投資約2.5億元,佔地約90畝,建筑規模約7.4萬平方米,教學規模為60個班。
“近年來,我們圍繞‘增量、提質、國際化’的發展思路,一方面不斷補足教育短板,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力度。”兩江新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5月,兩江新區教育直管區共有各級各類教學機構170所,其中中小學33所,幼兒園99所,教育培訓機構38所。已建成的渝北幼兒園(分校)、和合家園小學、天堡小學、育仁中學、重慶理工大學兩江校區等。目前,兩江新區正在推進美國IA高中、英國哈羅公學、渝北實驗小學等校區建設。
事實上,兩江新區只是我市加快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從2017年9月至今,全市共新建中小學32所,新增校舍面積約96.3萬平方米,新增1612個教學班,新增運動場地63塊近36萬平方米。有效緩解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現象和就近入學難題。
同時,我市積極深入推進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投入資金119.8億元,全市5230所義務教育學校,“二十條底線”要求達標5016所,達標率95.9%。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35個區縣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認定,實現率達到87.5%。
緩解
確保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於學校建設,緩解“入園難”“入園貴”
“在2018年內,全區將新建20所這樣的公辦幼兒園。”渝北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渝北區現有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班)285所,今年將增加到319所。按照相關規劃,到2020年,渝北區幼兒園總數要達到388個,其中公辦園將達到194個,公辦園所佔比例將提高到50%,全區在園幼兒普惠率將提升到70%。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不斷加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資金的籌措力度,將學校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並確保土地出讓收益的10%、城市教育費附加、盤活閑置教育資源的收益用於學校建設。同時,積極鼓勵開發商和社會各界人士捐贈或建成后無償移交,擴大教育資源。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兒園(所、點)7490個,在園幼兒增加到95.9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4.4%,高於全國79.6%的平均水平,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73.1萬人,普惠率從45%提高到76%,高於全國70.6%的平均水平,“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
資助
精准扶貧,實現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
“目前,我市通過‘輸血’與‘造血’雙管齊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首先,重慶建立了建卡貧困學生庫,在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增項、提標、擴面、加力,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享受免學費、補助生活費等多項政策,僅2018年上半年,中央和市級已安排撥付資助資金共36.8億元。
其次,通過政策、資金、項目傾斜,為貧困區縣“造血”。例如,針對貧困學生實施“三大專項計劃”,定向招錄近4000人。通過職業教育5年制、“3+4”縱向通道,切實把因貧困上不起大中專院校的“兩后生”動員起來接受職業教育,幫助更多貧困學生上好學。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以“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主線,完善了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體系,實現了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