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采购节燃爆,Alibaba.com(阿里巴巴国际站)如何为中小企业赋能(2)
细微之处见真章
赋能绝不是高高在上做表面文章
与数年前的海外订单萎靡、市场低迷相比,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海外订单需求呈现空前旺盛的态势。这无疑对中国的广大中小企业是一个大力拓展跨境业务的大好机会。不过,如何在这种新时代、新环境下高效开展跨境贸易业务,则有很多具体的细节上的问题需要解决。而Alibaba.com(阿里巴巴国际站),也恰恰看到了这些细节,以至于在持续的深耕细作,从细微处为中小企业继续赋能。
譬如,语言沟通的障碍,虽然说每个外贸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翻译团队,甚至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专业级的外语会话能力。但是,如果从平台的流程中就引入语言沟通上的功能,那么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国际站已经上线支持买卖家进行中、西、俄语等的沟通,未来则会围绕全球重点贸易国及“一带一路”65个国家共约78种官方语言不断进化,开通更多的语言,在沟通这一最基本的环节赋能中小企业。
数据显示,仅今年3月份,国际站整个平台沟通API的调用次数就达到了7亿次,今年8月份这个数字这已经超过10亿次,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应用场景。而据张阔透露,阿里国际站未来会把整个沟通的上下文完整地串在一起,让买卖家更容易管理沟通的凭证,显然,这些正是成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这一维度的赋能,中小企业交易的整体效率和成本势必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实际上,尽管Alibaba.com(阿里巴巴国际站)已经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贸易的首选平台,但是国际站的团队却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在持续的优化平台。以商品的呈现为例,阿里国际站正在将商品呈现的一些文字和图片的列表进行数据结构化。这里的一个背景是,当一个海外的买家看到一个商品的时候,无论从商品本身的描述、结构,成交、物流、履约方式都不是结构化的,这势必影响到交易的达成。而今年,国际站正是在产品端重点针对国际站上的商品完成结构化升级,降低买卖家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履约效率。而且,在整个国际站未来贸易的主体是定制类商品这一规划之下,通过互联网和数据的方式把整个国际站的内容更加结构化,更是能让供应商更高效地接触到更多买家,同时在线上完成交易。与此同时,能让海外买家第一时间了解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和交付能力、企业实力等。
说到这里,还值得提一下阿里国际站在多媒体场景应用细节上的优化。这里的一个背景是,当产品信息用多媒体来表达时,买家停留时长和转化都会大幅度提高。基于此,国际站用360度全景图等方式,让海外的买家近距离无缝感知到中国中小企业本身的实力、工厂的场景以及工人的面貌等,这可以说从更细微的地方强化了买家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信心,对促成交易是一种实效推进。而如此种种,可以说是在“磨刀不误砍柴工”,或者说是在持续的为中小企业的出海“打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