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工程人才
“工程教育从实践到人才培养,在国家发展和教育事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着弱化趋势,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工程教育的未来,着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工程人才。”在清华大学今天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实践到教育,工程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当前工程教育存在弱化趋势。比如,以理科教育方式培养工科人才、行业参与不够、工科教师工程背景缺乏、优秀学生‘逃离’工科、工程师终身学习面临挑战、全球工程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邱勇说。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着情怀、素养和视野三大短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分析,在情怀方面,工科已不再是国内优秀学子的第一选择,学生缺乏实业报国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素养方面,缺乏行业元素使工程教育“纸上谈兵”;在视野方面,多数工科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背景,而机制不畅使具有一线经验的专家进不了校园。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工程人才?“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工科教育教学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说,2017年,北航成立北航学院,3000余名本科生进校后,全部进入北航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将44个本科专业分为航空航天和信息两大类,配备414名导师,每名导师带不超过8名本科生;改革财务制度,把生均拨款拨给学院,发挥学院主动性;改革评价机制,教师讲课好,不发论文也可评职称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务长理查德·莱斯特教授认为,当前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城市、可持续材料、大型数据系统等新技术发展迅速,面向未来的工程课程设计,需要让工科学生在机械、信息、生物、能源各方面融合在一起,面向更复杂系统开展工程教育。
在林忠钦看来,培养面向21世纪的工程人才,需要学校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改革。“首先要强化价值引领,树立实业兴邦的育人理念,激发学生投入工科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林忠钦说。而在加强学生实践方面,上海交大一方面建设学生创新中心,进行兴趣引导,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方面试点将企业项目引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看来,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前提。“需要改革教师评价方式,真正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记者 董鲁皖龙)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2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