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纹样——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原标题:浅谈《纹样——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作为国内三年一次、官方主办、代表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几千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前来现场观摩。来自全国的19位美术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十分精彩的课堂。本期约请参与现场授课并获得全国一等奖,来自山东省莱州市程郭中学的郑莉巾老师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同时约请重庆市朝阳中学的贾瑞钰老师谈谈走进第八届全国美术现场课的感受。
浅谈《纹样——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郑莉巾(山东省莱州市程郭中学)
科学有效地设计一节美术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结合《纹样——让生活更美好》一课,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细研教材 合理安排重难点
《纹样》一课在备课过程中,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知识点多,容量大,整个授课过程紧凑。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最终教研员提出的“节奏”二字点醒了我,我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发现不论重难点都太平均用力,非重点知识的传授显得拖沓,结构安排不合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我把自己原来成型的课基本全部推翻,在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删减原有备课内容,又新增添了纹样的作用、纹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纹样的形式美在生活中的运用、纹样的选择与环境人物的关系以及有无纹样物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五项新内容。我根据教学重难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了授课的节奏感。
由这次备课经历我感受到,正确的备课顺序应该是先找准重难点,以重难点为依据列出框架,再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的环节设计。提纲挈领的备课方式可以使一堂课的设计思路保持清晰,盲目地找一些时髦、热闹的教学形式,把几个知识点往里一套,虽面面俱到但又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看似热闹实则空洞的效果。只有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准确了,整堂课才能够做到有张有弛。
课堂设计要结构环环相扣
一堂好课就像一篇优秀的文章,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它可以首尾呼应,可以有一个主线,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整堂课应脉络清楚,加强授课的整体感。
在《纹样》一课中,纹样是整堂课的主线,而中间也穿插着几个小的辅线。
以青花为线:导入新课时,我披着带有青花纹的围巾,然后把围巾上的青花纹变到了纯黑色的杯子上,这个过程让学生既走近了青花纹,又感受到了纹样的装饰美感。而学生在了解纹样的发展史时又再次提及青花纹,由此将话题转到了峰会会场顶灯的青花纹样,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顺势引出纹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学生作业环节为其中一个小组特意安排了青花纹的装饰体验,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青花纹,它将一个个小的教学环节串连在一起,既做到了承上启下,又增强了课的整体感。
以魔术为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导入时借助魔术把杯子变得更加个性化,授课过程中的三个任务材料袋也如同是三个魔术袋,每一个袋子解决一个知识点,最后让学生也尝试做一个小小魔术师,利用所学的纹样知识装饰物品,使平凡的物品与众不同。整个课堂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进行。
以问题为线:好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思考,获取新知,本课为学生设置了2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就如同线上的一个个点,将整堂课串联在一起,教师层层设疑,学生层层破疑,将整堂课层层推进。
用直观形象向学生传递信息
能用图片解决的就不用文字,有时十句话不如一张图片更能解决问题,因此整堂课为学生提供大量典型的纹样图片,课中还适度引用对比方法,如:在讲解生活中的纹样时,我用了两张对比图片,通过图片,学生可以一目了然体会到纹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时再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
比赛的过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优秀的美术教师,善于展现美术学科的魅力,更能够结合课的特点,营造课堂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跟随老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情景当中,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愉快,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反思、积累,才能为我们的美术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责编:赫英海、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