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学环境建设得更美 把科研条件创造得更优
华商报讯(记者 赵瑞利 实习生 朱迪)八十载弦歌不辍,八十载薪火绵延。10月13日,西北工业大学8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
省委书记胡和平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钱引安,副省长魏增军出席。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主持,校长汪劲松讲话。
胡和平说,80年来,西工大扎根西部、献身国防,弘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胡和平指出,新时代新使命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广大高校师生员工建功立业提供了新舞台。希望西工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胡和平强调,省委和省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西工大建设发展,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帮助学校把教学环境建设得更美、把科研条件创造得更优、把师生生活保障得更好。祝愿西工大以建校80周年为新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育出世界一流人才、打造出世界一流学科、研发出世界一流成果、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在新征程上实现新飞跃、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会上,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表示,80年来西北工业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输送了19万多名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历史上的第一架小型无人机,到学校自主研制生产的无人机先后在国庆60周年阅兵和建军90周年阅兵中亮相,西工大还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未来,西工大将进一步引进优秀人才,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坚持服务社会,为陕西追赶超越目标的实现和大西安建设贡献“工大智慧”和“工大力量”。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同志和校友、师生、国内外高校代表分别发言。
国家部委负责同志,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代表、外国友人和知名学者代表、企业代表等参加大会。
三个国家的高中校长或相关负责人聊国外高中
法国高中必修哲学 澳洲男校有木工课
国内的高中往往是课业负担重的代名词,那么国外的高中是怎样的呢?华商报记者12日在西工大举办的“全球优秀高中校长论坛”上采访了3个国家的高中校长或相关负责人,请他们聊聊国外的高中。
法国:哲学是高中必修课 高三开设
法国的高中课业负担并不轻松,只有60%的高中生能够进入公立大学和高等商学院接受大学教育,其中商学院属于精英教育,进入前还需要上两年预科班,其他学生则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因为进入大学学的专业不同,所以高中课程也不太一样,总体分为文科、理科和经济管理类。除了一般的学科外,法国从十九世纪开始就将哲学纳入到高中必修课,在高三开设,主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家的观点,“法国人注重批判精神,学习哲学可以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中亚教育友好协会的皮埃尔校长说,法国高中注重因材施教,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不同的培养方式,一个班26名学生每个人的发展可能都不同。
据了解,法国高中每天早8时到下午6时上课,学生从周一到周六都在学习,几乎没有娱乐时间。放学后则有一些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如戏剧、绘画、科学等,法国尤其重视戏剧的学习,他们觉得这对一个人的性格发展很有益处。大学想学医的学生则必须选修希腊语,因为法语医学词汇中10%-15%来自希腊语。
澳大利亚:焊接、木工是男校的选修课
澳大利亚亚赫臣斯男子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男校,1846年建校,曾培养出23名罗德学者。该校目前仍然保持只招收男孩的传统,而且这样的男子学校在澳大利亚绝非仅此一家。
该校语言教学部主任艾莉森介绍,他们根据男孩身心特点设置教学模式和课程,对澳大利亚普通高中标准课程进行适当删减和调整,除了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等标准课程,还开设了专门的户外活动和适合男孩的手工课,如焊接、木工等。艾莉森还介绍说,澳大利亚的高考非常有挑战性,所以学生需要很努力地学习,他们学校尤其重视数学教育。虽然大家普遍认为男孩在语言、文学方面比女孩差,但他们会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课业上达成一种平衡。到了高中十一年级,他们还会和姐妹高中合作,让男孩和女孩们更好地融合,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艾莉森介绍,澳大利亚的高中下午3时就放学了,但放学后有很多家庭作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的学生要去上补习班,有的学生则进行体育活动,学校有足球队、篮球队,还有来自中国的舞狮队。
匈牙利:中国学生带动当地学生的学习
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是一所中匈共建的学校,该校副校长维多利亚说,2004年建校之初致力于招收华人学生,后来发现,华人学生的上进自律形成了学校良好的学风,越来越多的匈牙利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目前,华人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
据了解,该校2004年成立,2008年成立第二所学校,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国国家领导人都曾前往该校视察。维多利亚称,家长们之所以愿意将孩子送进来,一是因为中国很多公司都在匈牙利投资,家长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进入这些企业工作,而这所学校刚好可以学习中文;二是华人学生的上进自律、读书刻苦影响了学校的学风,不少以前喜欢抱怨老师的当地学生都被带动起来,而且华人家长愿意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孩子身上,给学校捐钱,参加学校活动的配合度非常高,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也带动了当地的家长。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实习生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