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转运,中国人最认真
作者:俞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ID:chinanewsweekly
摸霍去病没病
这波操作666
如果摸一下霍去病的雕像就能没病,那还要医生做什么呢。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甘肃兰州五泉山公园霍去病雕塑前,祈福的民众迫不及待地伸出手,虔诚地顺着“霍去病”三个刻字轻轻抚摸。
有人说了,摸一下“霍去病”,可以祛病,因为名字里有“去病”二字嘛。
梨视频截图
如果真有这种操作,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了:
辛弃疾表示要改名字,目测济南人民还有5分钟到达现场。
刘病已、曹无伤、康有为等人也都瑟瑟发抖……
吃完老婆饼,很快就有老婆了。
确实,中国人祈福特别爱摸雕像,连不少寺庙石雕里的小和尚,后脑勺都被摸得锃亮,甚至故宫大门上的门钉,都成了热门旅游景点。
中国人祈福还特别爱撒币,只要看见炉子、池子,哪怕是挖个坑啊,都可以撒得暴雨如注。
而且,中国人见了佛也撒币,见了乌龟也撒币,见了恐龙化石也爱撒币。撒币不够虔诚的话,还可以撒银行卡。
好看视频截图
要知道中国人祈福有多别出心裁,一定要看中国人拜的庙。
在北京西郊,有座寺庙名为卧佛寺,香火旺盛,挤满了前来求offer的人,因为卧佛与offer谐音啊。
离北京不远的河北易县马头村,有座奶奶庙,香火旺到什么程度?这座庙号称华北第一道场,每年庙会有超过100万的人到现场去朝拜。整个寺庙是24小时营业,半个月不到,它就能产生4000万元的流水。
香火怎么这么旺呢?因为庙里的神仙特别接地气,你想求升官也好,求升学也好,它就给你一个什么神。
研究奶奶庙的清华博士徐腾说:“拜奶奶庙的人其实是在找到一种对象物,他在和自己对话。”
一席视频截图
比如这个车神,手里抓着方向盘,形象易懂,很显然是给司机们拜的。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近10万人被车祸夺去生命。
一席视频截图
同样是祈福,中国人与西方人就截然不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寺庙,是求升官发财保平安。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进寺庙求升官发财保平安,是交易式的信仰,所以中国人习惯带着供品去寺庙,就算意思一下,也得有一炷香吧。
比如中国人这么爱撒币,撒币祈福是先给神仙送礼,神仙再通过其他的方式给予反馈,当官啊,挣钱啊,生娃娃啊,都可以。
既然是交易式的,中国人便不拘泥了,想升官的就去拜官神,想升学的就去拜学神,想开车保平安的就去拜车神呗。
再加上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又特别的包容,是多神教的,既然能信如来,信玉帝,为什么不能信上帝,信先知呢?
多神信仰导致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该用什么仪式去祭祀神灵,没有西方人礼拜的繁琐流程,显得比较随性。中国人会想,只要是祈福,管他什么方式呢。
中国人的祈福,其实是一种日常迷信,迷信的根源是缺乏安全感。
美国作家维斯说:“一般来说,迷信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控制力,当某种重要的东西面临风险,而结果又不确定的时候,迷信就用来填补这个缺口,让人们更有信心。”
时时面临风险与不确定的中国人,在现实中很焦虑。
他们求财,因为在现实中赚的钱,在房价、医疗、教育、养老跟前,显得如此渺小。
他们求祛病,因为现实中的一场流感,就可以摧毁一个中产家庭。
他们求升官、升职、升学,因为现实中的竞争如此残酷,看似高薪高职位的程序员,也会在人到中年时被裁员,含恨一跳。
这种焦虑,也让商业有了可乘之机,比如造佛热。据报道,在中国,每年会有成百上千尊簇新的佛像耸立在寺院、山巅、湖边、海岸等风水宝地。
佛像前的功德箱,作为交易式信仰的载体,通常被商家明码标价,有贵到上百万的长命明灯,也有便宜到几千块的观音座刻名。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日常迷信,普遍成本较低,为中国人的侥幸心理提供了土壤。
成本可以低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低到零成本的转发锦鲤。
锦鲤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了几千年,如今活跃于互联网。“转锦鲤,求好运”,粉丝通过对微博的评论、转发、点赞,完成祈福动作。
坐拥近千万微博粉丝的锦鲤大王,po一张锦鲤照片,就有10w+的转发量。
微博截图
因为转一下锦鲤只需要手指点一下,一分钱也不用花,万一准了呢?如果把转发锦鲤有好运改成打赏一块钱有好运,保证没人会转。
在中国,转发锦鲤很热闹,朋友圈里一时间都是活蹦乱跳的鱼,而且你不跟着转不行,因为他们转发后还会加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
前不久,转发杨超越的热闹取代了转发锦鲤,连给自己的电影做宣传的贾樟柯导演都转了一发呢。
祈福,中国人是最认真的,认真中反而忽略了点什么。
虽然在这个国庆节,很多人前往甘肃兰州五泉山公园去摸霍去病,祈求去病消灾,但其实,霍去病将军就是病死的,年仅24岁……
实际上,吃了老婆饼天上也不会掉老婆,撒币的人也没见几个发了大财,即使拜了车神,如果酒后驾车,也免不了车祸。
还是佛经说得明白,《金刚经》中,世尊有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乃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拜就拜吧,无伤大雅,不过也没什么用。
青年文摘粉丝福利群开通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群跟小编零距离玩耍吧
▼